中美兩國工會現狀對比
兩國工會結構和作用不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政治民主,自由市場以及貿易經濟下的資本主義國家,聯邦政府避免對供求關系和州內經濟進行干涉。在美國,法律承認工會代表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并為勞動者爭取權利和福利。近年來美國工會工作的重心是通過與雇主進行集體談判,改善工作條件、提高福利待遇和工資。不僅如此,工會也通過調解勞動者與雇主之間的勞動糾紛以達到保障工會成員的福利待遇,防止雇主違反勞動合同條款的目的。美國大部分的工會都與特定幾個大型保護機構結盟,如美國聯合會工業組織(AFL-CIO)和Change to Win Federation。這些機構通過游說美國國會議員,倡導有利于工人的立法和政策。因此,當工會及其成員游說議員乃至競選議員時,就在政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美國工會成員數量達到峰值是在20世紀50年代。而近年,工會成員的數量卻在不斷的下滑。即便如此,工會通過與相關維權組織形成合作關系在勞動者相關權利的保障方面還是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表現在醫療保險、貿易政策、移民權利,和最低工資方面。因此,在美國的中產階級中集體談判被視為一種爭取更好的工資待遇、醫療保險、退休福利和平等工作晉升機會的有效方法。
為了調查和救濟工會行動中的不正當行為,確保工會選舉的公平合法,獨立聯邦機構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于1933年成立。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有五位委員的管理委員會,另一個則是由總統提名并通過參議院會批準任命的主任檢察官。主任檢察官辦公室監管四個分支部門,分別是建議,行政管理,運作和執行部門。委員會在全國分布有30個地區辦公室,這些地區辦公室承擔了所在地區對不正當行為指控的調查和監督選舉,并且就所進行調查給予初步意見。《塔夫脫·哈特萊法》將管理委員會和主任檢察官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劃分。管理委員會有聽取上訴案件的司法職能,對提起上訴的不正當行為案件進行裁判;而主任檢察官的職責則是調查并指控不當勞動行為。對不當勞動案件的處理可以分為指控,調查,自愿解決或提出控告,聽證與裁定,強制執行與復審五個階段。
中華全國總工會是中國的官方工會機構。歷史上,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是在中國的國有企業管理層和工人之間的聯系的紐帶。隨著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私營企業的大量產生,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核心作用也包含了組織私營企業中的勞動者。中國工會實行產業和地方相結合的組織領導原則,在各產業中分別建立全國的和地方的產業工會。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市、縣的地方總工會,分別是當地產業工會和地方工會的領導機關。中國工會受同級共產黨委員會和它的上級工會的雙重領導,以同級共產黨委員會領導為主。這種自上而下的結構,有利于國家政策的貫徹實施,有效保護勞動者的權利,并且促進地方基層工會組織的發展;但由于著重于貫徹上級工會的政策,存在著限制基層工會組織工作自主性,使得工會組織不能真正代表勞動者的利益的可能性。
兩國工會會員數量及獨立性存在較大不同。中華全國總工會和美國工會之間存在的一個顯著的區別是二者成員在總量上的區別。事實上,美國勞動者加入工會比例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并不高,華爾街日報在2010的報道中指出美國的勞動者加入工會率為11.4%,而加拿大該比例為27.5%,德國為18.6%。并且,美國私營企業的勞動者加入工會率顯著下降至1932年經濟大蕭條時期以來最低點—僅有7%的非國有企業勞動者加入工會。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統計表明,在2011年,全美國加入工會的勞動者共計14800,000人。與美國情況不同的是,中華全國總工會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勞動者組織。截止2012年底,中華全國總工會共計有成員2.8億人,全國建立基層工會組織266.6萬個,其中非公經濟組織工會組織185.5萬個。
工會的獨立性是中國工會與美國工會之間的另一個區別。中華全國總工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組織,這一點在工會法中明確得到體現:“根據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工運方針,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貫徹執行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和執委會議確定的方針、任務和作出的決議”。中國的工會組織都隸屬于中華全國總工會,并且接受全國總工會的統一領導。中國地方各級總工會委員會執行上級工會的決定和同級工會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本地區工會工作,定期向上級總工會報告。相比中國各級工會之間的關系,美國的工會則相對獨立,每個工會可以獨立的制定不同的政策方案,平等的為代表某一地區特定行業的工人而競爭。工會之間不存在上下級的關系。而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則只負責規范和監督不當勞動行為,每年調查逾20000例對不正當勞動行為的指控,并根據調查結果做出裁定。沒有任何工會組織隸屬于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全國勞資關系委員會的職責也不包括管理任何工會內部的事項。除了以上幾點區別,中美工會的差異還體現在工會內部人事任免,工會資金來源方面。
兩國工會工作內容存在差異。工會活動與經濟和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相互影響。企業經營的好壞影響工會成員的福利待遇乃至就業率;而工會在與企業的談判是否順利,也影響著企業的經營,因為如果企業無法接受工會所要求的條件,往往可能導致罷工,進而既影響企業正常經營,也由于企業可以合法在罷工期間雇傭替代員工,這就導致了參與罷工的員工的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