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美經濟共生關系的策略
繼續改善共生關系的非對稱性。在共生經濟之中,對稱性的互惠系統是最為穩固,同時也是最有效率的互惠關系系統。因而要想提升中美經濟的共生關系,還是要繼續改變目前的中美經濟共生的不對稱性,這不僅是為了維護在中美經濟交往中中國合法經濟效益的獲得,更是能夠穩定中美經濟關系。而且中美經濟共生關系的對稱性加強,就意味著美國要想單方面退出共生關系將面臨著巨大的退出成本,這能夠督促美國在處理中美經濟關系時更加的謹慎和全面考慮。從中國方面看,要想促進中美經濟共生關系的對稱性,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使傳統的制造業升級,并鼓勵創新型產業發展,提高中國產品的技術含金量與競爭力,從而改變我國處于全球產業鏈中較為低層次的地位,提高其獲利能力。二是要繼續擴大內需,通過提高人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手段來提高國內人民的消費能力,同時要改善國內市場環境,促使貿易市場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以此來平衡中美貿易份額。三是要積極努力創造條件來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保證本國貨幣的穩定性。
加強經濟政策協調。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發展聯系加強,同時也增加了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依賴性,因此當面對國際矛盾與摩擦時,國與國之間往往采取協調的方式,以最小的成本來獲得共贏。因此,在中美經濟的共生關系中,中美兩國在戰略經濟的框架下進行的磋商機制對于調整中美兩國的經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兩國進行信息傳遞和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處理雙方在經濟交往中的各種糾紛的一個重要平臺。此外,這一平臺不僅僅只是處理中美雙方的經濟問題,它在雙方共同探討應對能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也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這些問題的探討有助于中美兩國發現新的經濟合作空間,從而持續生化兩國的經濟共生關系。
建立常態化機制化管理,增進戰略互信。在共生關系理論中,對稱性互惠關系被看作是共生關系的最高級形態,并且所有的非對稱性共生關系最終都將向對稱性互惠關系發展,但這是從共生關系的理論層面上的推導,而現實社會中的共生關系往往較為復雜,一般來說生物界的共生關系進化以及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共生關系進化較為符合這一理論,但在中美的經濟共生關系中,情況則復雜的多,雙方的經濟共生不僅僅是局限于經濟范圍內,它還關系著國家的政治、民族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例如在中美的經濟共生的關系中,美國對中國的崛起較為擔憂,害怕失去自身原本的霸權國地位和主導權,美國的這種主觀政治考量便阻礙了中美共生經濟關系自然而然的走向對稱性互惠共生形態。因此要想提升中美兩國的共生經濟關系,需要雙方不斷進行溝通,加深彼此的戰略理解,增強戰略互信。
要加強雙方的戰略溝通就需要中美雙方建立一套完整的溝通機制,這主要包括雙方常態化的定期溝通機制和預防不定期的突發問題的解決機制。隨著中美交往的日漸深入,彼此的利益聯系加強,這也使得雙方間的經濟摩擦增多,但這并不意味著兩國經濟交往合作關系的惡化,因為先進、成熟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并不完全決定于雙方摩擦的多少,而是在于雙方是否有一套完善的溝通、對話和解決摩擦的機制。這套溝通預防機制的建立,能夠使得雙方在偶發因素、突發事件或是國內政治氣氛發生變化等條件下能夠及時進行溝通和對話,避免產生雙方的猜疑與不信任。因此通過建立常態化機制管理,促進雙方的戰略互信,能夠最大程度的排除雙方的主觀考量,促進中美共生機制的自然進化,進而提升中美合作共生的經濟關系。
(作者為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副教授;本文系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科研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整體性問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12S020)
責編/張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