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恢復后,各項事業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在21世紀治理新疆的政治格局中,兵團作為黨中央治國安邦重要戰略決策的布局,因其獨特的組織形式和所承擔的政治使命,仍將在新疆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恢復兵團是出于維護新疆穩定的戰略考慮。維護國際安全和穩定新疆是兵團的重要戰略目標。從兵團在新疆的部署和墾區劃分可以看出:在新疆解放之初,因為北疆地區是叛亂活動的頻發區和重災區,因此當時兵團在部署和墾區劃分上是以北疆為主。進入21世紀,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新疆所面臨的穩定安全局勢日趨嚴峻復雜,應對這種變化和政治需要,兵團在布局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一是把兩個副師級建制提為正師級建制。二是適應安全穩定的戰略考慮在地理戰略位置重要的南疆地區新建了兵團團場。可以看出兵團自成立以來,都是依據國家安全戰略的大局,在地理戰略位置關鍵、戍邊維穩任務繁重的地區進行布局。這種部署對維護新疆的穩定,鞏固國防,保障我國國家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兵團的職責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過去主要是抵御外侵和鞏固邊防,現在主要是確保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蘇東劇變后,西方敵對勢力把戰略重點放在了中國,加緊實施針對我國和平演變的一系列舉措;公開支持新疆境內外的民族分裂活動,妄圖把新疆作為其“西化”、“分化”中國的一個重點突破口。新疆境內的一小撮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也遙相呼應,加緊了在新疆乃至內地城市的暴力恐怖活動。對此,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同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作針鋒相對的斗爭,徹底粉碎他們破壞民族團結、威脅社會穩定、分裂祖國的圖謀。可以說,兵團守邊穩疆的任務更加繁重了,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了。
完善兵團布局,發展壯大兵團。中央在判斷新疆穩定方面強調指出:兵團穩則新疆穩,新疆穩則全國穩!因此,新疆的穩定關系著全國穩定的大局,兵團是維護新疆穩定的重要力量。新形勢下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中央要從國家戰略角度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兵團布局,發展壯大兵團。
兵團的布局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和現實需要。兵團所形成的北疆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疆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兩個圈”和阿勒泰、塔城至伊犁邊境線的“一條線”的布局,在現實上造成了兵團力量配置和布局上的“北重南輕”。更為關鍵的是南疆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圈”沒有畫圓,由北向南,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的邊境地帶都沒有兵團力量的布局。而這些地區的民族分裂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活動較為集中、較為頻繁。因此,完善兵團布局,充分發揮兵團維護穩定的作用,實為當務之急。
完善兵團布局的基本思路主要是:要繼續保持并強化兵團在北疆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圈的分布優勢,加快天山北坡腹心團場經濟建設,增強兵團綜合實力。以建設58個邊境團場為重點,鞏固我國的西北邊防。加快補齊南疆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圈,加快阿拉爾市和圖木舒克市的建設,加快第14師設市建鎮的步伐,并且適度在和田地區增建團場。仿照邊境團場的設立模式,在接壤的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國的邊境地區增設邊境團場,做到有“邊”的地方就必有兵團的“防”,確保新疆地區的穩定和國防安全。
推進兵團城鎮化,為更好地履行屯墾戍邊政治使命服務。兵團實施城鎮化戰略不僅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更是兵團作為履行屯墾戍邊特殊組織形式的政治需要。兵團成立之初基于戰略和穩定的需要,其布局特點是團場呈散點狀分布在地理戰略位置重要但生存發展條件較差的沙漠邊緣和邊境地帶,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及其艱苦。2010年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加快兵團城鎮化進程的戰略決策,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更好地發展壯大兵團、更好地發揮兵團作用所做出的重大戰略安排。在兵團,一座城鎮就是一個現代文明的聚集地,就是一個維穩戍邊的堡壘。
兵團在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政治使命,連隊是筑牢屯墾戍邊事業的重要基礎,廣大職工是履行屯墾戍邊職責的主要力量。隨著兵團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職工除生產經營活動之外都將脫離連隊的單位制管理,進入城鎮社區成為社區居民,這種變化直接影響著兵團屯墾戍邊隊伍的動員組織形式。社區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社區民兵和社區治安聯防隊員成為維護轄區穩定、輻射周邊安全和應急威懾維穩的常態化力量。
兵團是中央治國安邦戰略的一顆重要的棋子。鄧小平同志以全球化視野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看到了新疆在整個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新疆恢復兵團,為西北邊疆安全筑牢了防線,布局了遍布天山南北的屯墾戍邊隊伍。21世紀,中央更強調兵團的存在和發展是國家的長遠大計,要讓兵團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匯集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六十年來,兵團在確保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中顯示出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獨特作用,印證著鄧小平卓越的國際眼光和戰略思維。
(作者分別為新疆兵團黨委黨校副教授,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兵團社科基金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12XSK006、11BTB22)
【注釋】
①②《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頁,第49頁。
③J.Mackinder,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42, p.62.
④[美]茲比格紐·布熱金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5頁。
⑤李福生,方英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簡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5頁。
責編/許國榮(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