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價值觀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并形塑社會生活的行為規范?,F代增長和制度變遷是多重因素促成的結果,但具有根源性影響的卻是文化。歐洲中心論是西方學者長期以來在現代化問題上的核心論調,中國的發展給這一論調帶來了嚴重挑戰。因為中國的發展并不符合西方的常規路徑,特別是中國人有一套他們不熟悉的獨特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而這種獨特性根源于中國文化。
【關鍵詞】經濟發展 中國道路 文化維度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文化決定論是研究經濟發展問題特別是資本主義興起的一個重要理論流派,尤其是東亞的崛起和中國經濟奇跡更引起人們對文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探討。我們并不認可這種單因素決定論思維,但贊同文化對經濟發展模式的某種基因或根源作用觀點?,F代生物學研究顯示,很多看起來不同的生物,其實它們的基因組合有著驚人的相似。也就是說,造成種族、個體差異的是非常少量的基因。那么社會經濟領域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現象呢?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體制、機制大同小異,但績效差異卻大的驚人。經濟表現的巨大差異或許就是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少量經濟發展“基因”差異造成的。而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種種差異,都可以從獨特的文化傳統中找到根源。有學者認為,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有控制其發育生長、決定其性狀特征的“基因”,可稱“文化基因”。①一個共同體無數的個人行為匯集成了歷史發展的合力,而這些共同體內的人的行為動機或這些人的人性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內在特質,而正是文化而不是別的塑造了人們的行為動機,塑造了不同族群人性的不同個性色彩。
在國際學術界,在文化傳統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上存在著兩種對立的觀點。西方正統現代化論認為,傳統國家經過發展和陣痛,逐步引進和采納現代性的全部價值標準,擯棄并排除傳統社會的歷史積累,從而過渡到現代社會?,F代化修正論者認為,傳統性和現代性并非此消彼長的兩個對立物,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復雜而多面的,傳統性不但具有頑固性,而且會吸收現代性的某些成分或層面從而獲得新的生命力。②
經濟發展的文化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