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國家重點建設區域之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強調開發建設與保護資源環境相結合,堅持生態保護,促進環境友好,提高環保節能水平,切實保護海域環境。區內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擔起先行先試的責任和義務,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企業環境會計的施行走在全國前列。
【關鍵詞】環境會計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實施戰略 建議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環境會計概述
環境會計,又被稱為綠色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確認、計量、記錄環境資產、負債,及環境污染、防治、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學科①。環境會計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學、經濟學等學科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為決策者提供相關的信息,以期達到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目的。
國外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至今三十多年的研究過程中,無論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我國對環境會計的介紹與認識始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②。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北部灣經濟區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現狀。第一,與環境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的會計準則。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中缺乏對環境會計的規定,北部灣經濟區也沒有一套系統的,可供企業遵循的規章制度來確認、記錄、計量和披露企業的環境會計要素。因為沒有強制性的準則規范和具體的可操作的規章制度,并且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沒有要求企業提供相關的環境會計信息,所以大多數的企業都不愿意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這使得環境會計實務在北部灣企業的開展受到了阻礙。
第二,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經過一系列的環境治理,北部灣經濟區的環境雖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許多隱藏的環境問題亟待解決。環境會計需要將環境成本納入核算范圍,這或多或少會對企業的利潤產生影響,而大多數企業都存在“重經濟輕環境”和“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視環境問題,缺乏對環境政策、環境會計的建設,因此,企業大多對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三,缺乏環境會計方面的專業人才。環境會計是由多學科交叉滲透形成的,其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多個學科的原理及方法,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但是目前廣西的高校沒有形成環境會計教育的體系,普及率低,缺少環境會計專業的師資力量及配套的環境會計教育環境,培養的會計從業人員只具備傳統的企業會計的知識及實務操作技能,在環境會計方面的專業人才近乎為零。
北部灣經濟區企業實施環境會計的必要性。第一,加強北部灣環境保護,強化環境保護意識的需要。當前,我國發展所面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的主要因素,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很好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想要轉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環境會計的支持。北部灣是我國目前最為潔凈的綠色海灣,碧海、藍天、空氣清新是北部灣珍貴的資源品牌,但是,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進度的加快,人口日益膨脹,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張,為北部灣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北部灣的環境保護以及生態平衡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美麗的“天下第一灘”—北海銀灘就經歷過開發不善帶來的慘痛教訓③。中國渤海灣的開發也給我們提供了反面教材。前車之鑒,為了不讓北部灣經濟區的開發重蹈渤海灣的覆轍,我們必須認真總結經驗,吸取前人開發的教訓,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堅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環保成本加到經濟效益上去權衡,不能盲目追求經濟增長而放松環境準入機制,不要讓北部灣成為第二個渤海灣。因此,在北部灣經濟區積極推行環境會計的實施,是加強北部灣環境保護,強化我國環境保護意識的需要。
第二,符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要求。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規劃中的發展原則指出要堅持生態保護,促進環境友好,力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④。北部灣經濟區企業建立、施行環境會計符合發展規劃的要求,有利于促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企業應將環境成本納入核算范圍,積極主動對外披露環境信息,這樣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增強企業在資本及商品市場的競爭力。
第三,實現北部灣經濟區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需要。把建設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標志著北部灣對外開放和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這必將加快北部灣經濟區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得益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日益開放,一方面,國外投資者日益增多,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大型的跨國公司,不斷地把那些污染嚴重、會給自然資源造成嚴重毀壞的生產項目向我們轉移,為了避免成為這些發達國家的“污染避難所”,在企業入駐經濟區時,我們必須知道這些企業的性質,清楚其生產運作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公司是否有相應的措施能夠處理其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由于環境會計能夠對企業給社會資源、環境造成的收益及損失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在北部灣經濟區實行環境會計將有助于對企業的監督及對環境的保護。另一方面,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到國外進行投資,這就需要企業適應被投資國家對外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綜上兩方面,都需要我國的會計加快改進的步伐,與國際會計早日接軌。建立適合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環境會計準則及與之相配套的會計制度,以便國內的企業能夠適應各方信息使用者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由此看來,在北部灣經濟區企業實行環境會計,是實現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