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下
興邊富民政策的“必要”與“必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周民良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內蒙古、新疆等沿邊省區考察,對推動沿邊地區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任務。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的召開,明確了新時期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與水平的重要任務。沿邊
地區處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大多是我國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在這些關鍵節點上貫徹落實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新時期的重要任務。基于以往的各類調研成果與參加有關興邊富民工作的考察,筆者深信,以改革創新精神更好地推動興邊富民政策實施,是落實黨中央相關重大戰略與方針的最好抓手。
1.實施興邊富民政策顯現突出成就
我國陸地邊境線長達2.28萬公里,同14個國家毗鄰,沿邊139個縣級行政區土地面積2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50萬,分別占全國的20.8%和1.8%。沿邊地區主要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分布著45個少數民族,長達2.28萬公里的邊境線有1.9萬公里位于民族地區。沿邊經濟是國家整體經濟的組成部分,推動沿邊發展就是推動不發達地區發展,振興沿邊經濟就是振興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
從2000年開始,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組成部分,國家在沿邊地區實施了“興邊富民”政策,以推動沿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應該說,在歷史欠賬較多、發展問題突出的沿邊地區實施興邊富民政策,有其合理性。興邊富民政策在實施之初,就明確了加強規劃引導,注重發揮各類項目的帶動作用。興邊富民政策實施以來,帶來了一系列明顯的經濟社會成果,助推了沿邊地區的經濟增長,使邊境區域的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典型調查發現,不少邊境縣市的經濟增長速度快于所在省區的平均增長速度;沿邊地區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交通、水利、通信、電力等的建設,
極大地緩解了沿邊地區廣大城鄉居民在基礎設施領域的需求缺口;興邊富民行動計劃的實施,在帶動就業、增加收入和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等方面都產生了直接效應;興邊富民行動本身的公益性質,推動了沿邊地區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事業的發展,惠及沿邊地區民生改善;由于環境建設工程的實施,邊境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
總體上看,興邊富民政策的實施,對于穩邊固邊、富民惠民發揮了顯著的正效應,對其積極作用應予以充分肯定。但是,也應該看到邊境地區與民族地區問題存在交織分布的共同特點,少數民族地區的問題在邊境地區大都存在:群眾困難多,困難群眾多,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難度較大。因此,必須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加快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
2.“新常態”下興邊富民政策仍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內外環境與條件的改變,繼續實施興邊富民政策有其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第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要求重視沿邊地區。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更進一步指出,中西部強則中國強。興邊富民政策作為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中顯示了其獨特的作用,也必然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繼續加以推進。
第二,構筑新的開放格局要求重視沿邊地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并明確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沿邊各省區處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沿陣地,興邊富民政策與沿邊開放政策形成互補關系。推進興邊富民政策,將為深化沿邊開放創造更好條件,有助于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而推進興邊富民政策,也需要沿邊深化開放作為支撐。新的沿邊開放思路必將進一步豐富興邊富民政策的內容。
第三,創造和諧周邊環境需要重視沿邊地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利用好戰略機遇期,并創造有利于戰略機遇期延伸的良好周邊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打造命運共同體,這是促進周邊外交與推動毗鄰區域合作發展的重大命
題。尤其是沿邊地區的城鎮,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外溢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通過振興沿邊城鎮,可以增強中國經濟的輻射力與影響力,進一步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發展,培育睦鄰友好環境。
第四,擴大內需要求重視發展沿邊地區。不少沿邊地區依然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社會發展與居民收入水平均較低,有著強烈的發展愿望。通過適當的政策扶持,在一些公共設施的補短上下功夫,可以有效地引導和擴大地區投資;實行促進沿邊發展的政策,必將直接提高沿邊城鄉居民
收入,促進居民有效消費需求擴大,從而有效促進沿邊經濟發展。
第五,增進民族團結需要突出沿邊地區。沿邊地區民族構成復雜,與周邊國家民族存在宗教等方面的聯系,是境外勢力較容易滲透的地方。構筑安全與穩定的沿邊,須更加注重促進多民族團結,而興邊富民政策體現了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視,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可有效增進民族
團結、民族融和、民族平等,促進沿邊多民族關系和諧發展。實施這一政策,更可以減少周邊區域一些不安全因素對我國沿邊地區形成的負面影響,增強沿邊區域民眾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第六,消除貧困不能忽視沿邊地區。實現沿邊地區廣大群眾脫貧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重要基礎。沿邊地區的反貧困,是全國整體反貧困政策的重要內容。在國家公共政策實踐上,應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加快實現沿邊不發達地區脫貧致富作為重要任務,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這就需要更加注重解決制約沿邊脫貧的瓶頸問題,努力推動沿邊貧困區域與貧困對象早日脫貧、穩定脫貧。
由此可見,從國家公共政策實施的各個層面看,繼續實施興邊富民政策大有必要、合情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