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完善
為了更好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進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發展,我國可以在借鑒國外經驗基礎上進行制度完善。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加強對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監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但是至今為止,在國家法律、法規層面尚未出臺規范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法律文件。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未明確第三方網絡支付中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方式和舉措。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第一,消費者保障險制度。參考域外經驗,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在商業銀行開立備付金賬戶產生的利息,用以購買消費者保障險這類強制險,確保消費者資金賬戶的安全。同時設定最高的賠付限額和支付比例,防止消費者保障險制度濫用。
第二,特別保證金制度。為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以在企業申請第三方網絡支付業務時,要求企業根據營業地的范圍、經驗模式等,繳納數額不等的特別保證金。在營業狀況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保證金可以適度補繳或者退回。
第三,責任追究制度。一是明確消費者與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關系為民事上的合同關系。一般來說,消費者若想成為第三方網絡平臺的服務用戶,必須在網絡服務平臺上進行注冊,并同意事先制定好的用戶服務協議,才能使用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基于此,消費者和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便建立了服務合同關系。建議國家在立法時進一步明確消費者與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關系為民事上的合同關系。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基于民事合同關系應對消費者承擔消費者隱私權的保密義務、資金賬戶安全的義務和介入幫助解決消費者和網絡商家之間買賣糾紛的義務。而消費者基于民事合同關系,一旦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可以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要求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承擔侵權或違約責任。二是探索運用刑事手段打擊涉嫌危害第三方網絡支付中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針對非法入侵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或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侵吞、挪用消費者備付金或者泄露消費者個人隱私,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以發布司法解釋的形式進行規范,嚴格追究危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
第四,沉淀資金利息的歸屬權。《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將消費者的預付資金稱為“客戶備付金”,并明確規定其不屬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自有資金,對其是歸于消費者還是網絡商家的卻沒有進一步明確。針對沉淀資金利息的歸屬權問題,建議采納域外的經驗,將利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轉入上文提及設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基金中,另一部分用來為每名消費者購買消費者保障險。這既解決了沉淀資金利息到底歸屬誰的問題,又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了資金基礎。
加強對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監管。第一,調整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許可制度。目前,獲取第三方網絡支付資格的機構有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類資金雄厚的企業,但也有部分企業實力不強,資金力量薄弱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風險。因此,建議國家將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的部分內容上升為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層面。這一方面解決了網絡支付許可制度違反《行政許可法》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全國上下推進簡政放權的大形勢下,為嚴格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許可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可以規定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審批機構為中國人民銀行省級分行,不必由中國人民銀行親自把關審批,以減輕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審批壓力。
第二,嚴格審查用戶服務協議。一是由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的監管機構制定用戶服務協議的示范性文本,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參照執行;二是實行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用戶服務協議的備案制度,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參照監管機構制定的示范性文本,制定出臺符合自身實際的用戶服務協議后,應及時向監管機構進行備案。監管機構要重點審查用戶服務協議是否有增加消費者義務、減輕自身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條款。
第三,加大執法力度。監管機構要按照出臺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和執法巡查制度,加大對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執法力度,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引導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加強自身建設。第一,監管機構要定期檢查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系統漏洞,及時引導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采用先進的電子集成技術,嚴防網絡支付漏洞,防止黑客入侵。第二,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加強員工培訓和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現員工內外勾結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情形的出現。第三,要采取多環節制約、多人負責的模式,保護好消費者的基本信息,防止用戶隱私權泄露。
引入第三方網絡支付服務行業競爭機制。有競爭才會有發展。目前,之所以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存在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亂象,就是因為在第三方網絡支付領域缺乏有效的競爭,存在一家或多家獨大的問題。我國第三方網絡支付領域,占據優勢的企業經常利用自己在第三方網絡支付中的壟斷地位,擅自增加消費者的義務,減輕自身的責任。因此,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以在第三方網絡支付領域積極引入行業競爭機制。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法學院)
責編 /張曉
【摘要】目前,我國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法律地位亟待確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如交易安全風險、知情權受限、糾紛解決困難等。我國應借鑒規范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經驗,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引導加強自身建設和引入競爭機制等方面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 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