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美麗家園行動計劃,以“宜居紅河•美麗家園”為主題,以“推進人口、產業和公共資源聚集”為核心,以“以房惠民、以房帶產、以房聚財、以房擴需、以房促變”為根本,以“房、村、鎮、城”四個層次的改造提升和建設為內容,以“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共享宜居幸福生活”為目標,是紅河州委、州人民政府響應中央、省委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號召,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共建小康的重要舉措。行動計劃自2013年5月啟動實施以來,緊緊圍繞“做特民居、做美村莊、做優集鎮、做強城市”這四項重點工作,舉全州之力、聚全州之智,高位謀劃、精心組織、全力推動,構筑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錦繡畫卷。同時,也在深化農村改革、統籌城鄉發展、創新鄉村管理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了創新突破,極大地刺激了全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開啟了紅河統籌城鄉全面建成小康的新旅程。
一、基本情況
紅河州美麗家園行動計劃自2013至2020年,計劃用8年的時間完成危房拆除重建和舊房改造提升50萬戶,建設6800個秀美村莊和140個特色集鎮。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共安排做特民居17萬戶(含群眾自發新建住房3萬戶),做美村莊776個(含州、縣市級重點示范村),做優集鎮39個。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30日,全州整合各類資金98.3億元,兌付農戶建房補助資金23.6億元,直接享受建房補助受益農戶約52萬人,拉動農戶直接投資235.4億元(即:農戶自有資金+借款資金+貸款資金)。完成做特民居16.6萬余戶(含群眾自發新建住房3萬戶)、做美村莊569個(其中州級292個)、做優集鎮26個,建成標準化鄉、村級衛生院(室)440個,建成標準化中小學33個,建成標準化鄉、村級敬老院77個,建成鄉、村級幼兒園281個,消除B、C級校舍面積68.5萬平方米,消除D級校舍面積61.2萬平方米,2013年建成保障性住房65萬平方米,2014、2015年完成公共租賃房98354套、棚戶區改造31976套。以房惠民、以房帶產、以房聚財、以房擴需和以房促變的示范引領效應明顯體現,紅河全面建設小康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更加堅實。
二、主要成效
美麗家園建設涉及城鄉改革、發展、穩定方方面面,是紅河州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定時期,圍繞“中國夢·紅河路”主題,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和必然選擇,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長期工程,對于全面加快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兩年多來,各縣市立足實際、勇于創新,積極開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全面釋放和發揮了美麗家園行動計劃的載體功能和牽引作用,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做法,取得了一些新成效。
(一)人居環境有新變化。以科學規劃為引領建設美麗家園,在選點布局上實現了“散戶并成寨、小村并大村、邊遠靠集鎮”,有效引導農村居民向中心村、集鎮遷移集聚。到2015年9月已完成16.3萬余戶農村居民拆除重建和改造提升,完成569個“做美村莊”建設,水、電、路等村莊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推進,資源要素實現有效聚集,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全州43萬農村居民直接或間接受益。
(二)城鄉投資有新增長。美麗家園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效應,有效拉動城鄉投資增長。目前已兌現農戶建房補助資金23.6元,發放農戶建房貸款25.3億元,拉動農戶直接投資235.9億元,同時有效拉動建筑建材、家具家電、運輸服務諸多行業的消費需求。
(三)產業結構有新優化。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樹立“以房聚財、以房促變”理念,變建房貸款壓力為創業致富動力;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產業、主導產業,扶持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立足自然人文、產業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可邑小鎮式的旅游村鎮,推動產村產鎮融合發展,加快了三次產業融合轉型升級。
(四)農村改革有新進展。堅持“美在村莊、亮在改革”,在美麗家園建設中,圍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核心,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房屋產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三改一換”工作(集體經濟改為股份制或合作制經濟、村民委員會改為居民委員會、農民改為市民、農民宅基地置換城鎮保障性住房),賦予農村群眾更多財產權。至2015年9月,共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61.1萬畝,宅基地確權發證18.1萬證。有效緩解農民貸款難問題,實現了房子變財產,房產變資產,帶動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