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涉農腐敗
要遏制涉農腐敗,使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建立國有資產使用者信息備案制度。凡有國家涉農資金發放的縣區,從資金劃撥開始,所有與資金審批相關人員一律備案登記,錄入信息系統,并通過網上信息審批平臺嚴格管控資金的流向和使用。
健全國有資產管理登記工作機制。要把國有資產的管理登記工作貫穿領導干部任前、任中、任后重要的責任機制中,確保守土有責。要把“領導干部守好國有資產,發揮國有資產最大利益、效益惠及全體國民就是政績”這一要求作為重要考核原則。任何一級領導干部任職前后都要有國有資產的交接手續,并且通過互聯網進行公示。任職前接收的國有資產數量和狀況、任期內國有資產新增和減少的情況以及原因要做書面說明并在互聯網上公開,離任時要進行認真審計。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干部要加以追責,不予提拔任用。
使用信息化手段推行強制性村務公開制度。很多腐敗問題都由信息不透明所致,涉農腐敗尤其如此。因此,要在農村推行強制性村務公開制度,把征地拆遷、惠農政策等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列入強制性村務公開的清單。要求村干部在規定的時間內將相關信息、辦理程序、審核標準、評選方案等信息向村民公開并拍照,在規定的期限內將照片通過郵件或微信等網絡工具傳輸到主管部門,否則就不啟動該項目或政策,同時還要追究相關者的責任。
強化對惠農資金使用的執紀監督。執紀監督部門要切實履職,從小處著手,認真監管惠農資金的發放和流向,把流失后查案的關口前移到發放源頭和過程使用上,及時查處過程違規。同時,應大幅減少惠農資金的操作部門和審批環節,確保每一筆支農惠農資金撥付的信息要及時備案到監督機構中,接受監督機構的統一監管。執紀監督機構要重點查處一些干部勾結、失職瀆職、濫用職權的行為,堅決制止肆無憚忌地騙取、套取農用項目資金造成惠農資金流失的行為。
此外,還要通過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的監督意識和維權意識,鼓勵民眾大膽監督舉報基層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螞蟻”和“蒼蠅”不再困擾百姓的生活,才能讓實現中國夢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
(本文作者分別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善洲故里 清風施甸”廉政文化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