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
推進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人民幣是否被廣泛用作國家貿易的結算貨幣是衡量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必然要促進它成為國際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之一。
一是暢通人民幣的回流機制。目前,我國已經在港澳區域內建設了人民幣的回流渠道,而國內的商業銀行也在與中國有密切商貿往來的地區開設分行等營業機構,辦理人民幣業務,為人民幣的回流提供了渠道。但當前的人民幣回流網絡不足以支撐人民幣能夠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為此,可以嘗試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使之成為人民幣回流機制的中心。
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民幣的計算退稅政策。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并沒有相關優惠政策,這也不利于激發貿易雙方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積極性。為此我國應該制定出人民幣計算退稅政策,鼓勵貿易雙方使用人民幣結算。
三是放寬人民幣現金的出入境限制。當前,人民幣出入境都有金額限制,不利于人民幣流通規模的擴大,因此可以適當進行政策調整,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放寬人民幣進出的諸多限制。
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國內金融市場還比較脆弱,無法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金融支持,在此情況下建設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便能夠為人民幣大規模流通提供便利。建立人民幣的離岸金融中心能夠進一步拓寬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渠道,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為境外的人民幣投資、交易等提供一個金融平臺,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香港是我國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一個最佳選擇,它本身與內地有著極為密切的經貿關系,因此在香港區域人民幣結算等業務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基礎。而且香港境內有大量的人民幣交易活動,成為人民幣境外流通的主要地區之一,因此也有建立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需求。加之香港金融市場已經較為成熟,能夠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金融保障。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不僅可以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還能夠將之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緩沖地帶,有利于政府把控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使之實現漸進式發展。
加強東亞地區的貨幣合作。1997年國際金融危機極大地沖擊了東亞地區的金融體系,在此次危機中,國家間缺乏金融政策的協調而實行貨幣貶值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危機。在危機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為東亞地區提供足夠的國際流動性支持,在緩解危機方面作用有限。為此,東亞地區國家應該加強貨幣合作,建立互助協調機制,這能夠增強東亞國家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中國應該積極參與區域貨幣合作,倡導在東亞區域內使用區域本位貨幣作為外匯儲備,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并在這一區域合作中,將人民幣的作用最大化,借此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和國際化。如中國可以與有密切貿易往來的國家簽訂本幣雙邊互換協議,推動人民幣成為雙方貿易和資本投資中的主要計值貨幣,這樣才能夠帶動人民幣在海外的交易和發行,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程度。
(作者單位:吉林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責編 /韓露(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