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進步通常是遞進的滾動式發展,自貿區誕生于國家發展積累與戰略規劃剛好契合的歷史節點。中國的自貿區既肩擔民族復興大業,又受約束于特殊的內外形勢,只有把握好歷史節點,充分利用前期的積累,以戰略的眼光做好規劃,才能推進跨越式發展。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2014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大棋局,既要謀子更要謀勢,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使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善于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在自由貿易區領域,中國從旁觀到參與,從跟隨到引領,需要以四大在建自貿試驗區為試點,圍繞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戰略要求,不斷追求機制、體制、法治上的創新和突破,并通過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逐步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唯此才能真正構建起國際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
(執筆:趙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