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彰顯了不唯GDP的用人導向
老少邊窮地區普遍經濟發展落后,公共基礎設施落后,群眾生活水平低。在老少邊窮地區工作,由于自然、歷史等原因,干部雖經過踏實努力,但跟資源稟賦豐富、發展基礎好的地區相比,經濟社會發展速度還是相對較慢,落在后面。但客觀分析,發展慢的主要原因往往并不在于干部努力不夠,而在于自然環境和條件限制束縛。但在以往的干部選拔中,確實普遍存在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干部易被提拔重用的現象。那時,也確實需要把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帶到相對落后地區,從而引領帶動落后地區發展。所以,大家都愿意去經濟發達縣區任職,而不愿意去老少邊窮地區任職。
對于以前干部選拔任用實踐中過于重視GDP的問題,中央也認識到并進行了糾正。《條例》明確提出,“考察地方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應當把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社會和諧進步、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建設等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科技創新、教育文化、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的考核,強化約束性指標考核,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債務狀況等指標的權重,防止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工作實績。”
因此,老少邊窮地區干部受重用,充分彰顯了不唯GDP的用人導向。這種導向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體現了對干部考核評價的客觀公正。在這種導向下,才真正有利于干部去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工作,發揮才干,建功立業。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辦法》適用于中西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對省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考核內容包括減貧成效、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扶貧資金四個方面,由此進一步降低了對這22個扶貧攻堅任務省市區的GDP考核權重。以后,對干部的考核會更全面、更科學,不唯GDP的用人導向會逐漸成為新常態。
(作者分別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之江新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4日。
責編/高驪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