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邊窮地區干部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
改變老少邊窮地區貧困面貌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在其中發展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這些地區干部也面臨著一些發展困境與現實問題。
從老少邊窮地區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情況看,與發達地區相比,老少邊窮地區還存在著人才總量明顯不足,干部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專業結構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問題,而且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基層干部流失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干部的思想觀念較為陳舊,與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不相適應;由于交通便利程度較差,以及外部信息更新較慢等原因,一些干部對中央新政策、改革新動態和市場環境變化不甚敏感。在一些地區,干部培訓和知識更新因經濟條件所限未受到充分重視,通過與發達地區干部交流來開闊視野、提升能力的渠道也不太暢通。
從個體層面看,貧困地區干部還有著諸多發展中的困惑和實際困難。久而久之,一些干部開拓創新的激情不斷被消磨,維持局面、被動等待的思想逐漸滋生。在GDP至上的年代,貧困地區干部往往不受重視,提拔交流的機會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極大,這也挫傷了一部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由于經濟較為落后,老少邊窮地區干部的工資水平和生活待遇也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贍養老人、子女教育、接濟親戚朋友等生活負擔比較重。總體來看,在老少邊窮地區,能夠充分施展才華并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還是少數,對大多數干部來說,工作資源與手段的匱乏,考核評價機制的不健全,職業發展空間的受限,以及生活待遇的不理想,成為了職業發展中的常見現象和普遍困惑。
推進老少邊窮地區干部制度改革的思考
老少邊窮地區干部所經歷的復雜而艱苦的工作環境,既是鍛煉培養干部所需要的寶貴條件,同時也使他們自身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因此,對于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應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重視。
首先,應進一步轉變選人用人導向,更加重視貧困地區干部的選拔使用。在現階段強調“四個全面”的發展思路下,對干部選拔任用要更加科學全面,那些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和在不同經濟社會環境歷練過的干部,將更加受到重視。隨著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對干部駕馭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使老少邊窮地區干部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需要在這方面搭建更多的平臺,建立科學的干部政績評價機制,暢通貧困地區干部晉升的制度化渠道。
其次,應進一步加強干部交流、培訓,為提升貧困地區干部的素質能力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加強這一地區干部群體與中央機關和發達地區干部的雙向交流,有助于為貧困地區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加快當地發展面貌的改變。另一方面,在黨的十八大后各項改革措施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應更加重視老少邊窮地區干部的制度化培訓,從而不斷改善、更新思想觀念和知識結構,跟上各項改革的步伐與節奏,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最后,應進一步提高老少邊窮地區干部的生活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勵方式,探索干部隊伍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吸引并留住人才,就要從當地實際出發,關心和重視貧困地區干部群體的生活狀態,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解決干部群體的后顧之憂,從根本上解決干部人才流失問題。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人事調整解讀:這些地區官員成長最快》,央廣網,2015年8月11日。
責編/申唯佳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