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記者見面會的講話中明確將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作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同全黨同志的重要責任。時隔半月余,《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正式出臺,由此掀起一場整頓黨風的大變革。三年多來,黨風在較短時間內極大地改善,并帶動社會風氣好轉,得到國內外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
黨風改善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哪些?黨風變化和民風變革有著怎樣的關系?如何借助黨風改善的成功經驗樹社會之新風、揚人間之正氣?這些問題,不僅為中央所關注,也為社會各界所關心。近期,針對“黨風與民風的互動邏輯”這一課題,人民論壇通過組織大型問卷調查、廣泛征集專家意見、采訪黨政干部以及舉辦主題征文活動,特邀著名專家學者進行理論分析等方式,開展了深入研究。
“打鐵還需自身硬。”黨風改善深得民心。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八項規定直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倡導為民務實清廉,通過具體明確的規定及配套文件,以及嚴查立處的剛性執行,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據本次問卷調查顯示,83.3%的受訪者認為,八項規定實施以來,黨風在總體上取得了明顯改善,其中認為改善“非常明顯”的占41.3%,“比較明顯”的占42.0%。“世間事,做于細,成于嚴。”八項規定的成功,既有最高領導人的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又有細致可操作的抓手和嚴格落實……諸多經驗,值得汲取。
“好官員引領好社會。”黨風正則民風淳。在當代,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官風便體現為黨風。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黨風是關鍵,民風是風向標,黨風與民風有其互動的邏輯。八項規定帶動節儉成為社會風尚,官民平等意識得到彰顯,守規則、講法律的意識得到增強,傳統美德得到弘揚,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開始形成……問卷調查顯示,66.4%的受訪者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整體社會民風取得了明顯改善;83.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好的黨風,就不會有好的民風”。
“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社會風氣變革還需多方發力。要改良社會風氣,一方面,必須繼續嚴格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發揮黨風的引領示范作用,以官德帶民德,尤其是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要尊重民間文化傳統和民風改善的自身規律,充分發揮黨組織引導和民眾積極參與的作用,把制定鄉規民約與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民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建立社會誠信制度,表彰高風善舉、懲戒不良行為,促進社會風氣向善。調查顯示,81.3%的受訪者認同“改善民風,不能簡單套用改善官風的思維和手段”。
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自古以來,官風與民風有著深刻的互動邏輯。當前,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迫切需要培育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讓明規則戰勝潛規則,正能量戰勝負能量;讓公平正義得以彰顯,讓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如此,則事成,目標可期。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