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我國區域發展兩大失衡問題亟待破解

核心提示: 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必須按照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協調東中西、統籌南北方,多層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目標。

【摘要】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必須按照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協調東中西、統籌南北方,多層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目標。

【關鍵詞】區域發展 空間均衡 新常態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地區間發展差距呈現不斷縮小的態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明顯加快。相比之下,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空間失衡問題長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呈現出不斷加劇之勢。總體上看,當前我國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空間失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尤其是產業分布嚴重失衡;二是人口經濟分布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相適應。

人口分布與經濟活動尤其是產業分布嚴重失衡

從全國范圍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種產業活動不斷向沿海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核心區集聚,而人口分布卻保持相對穩定,一些沿海經濟核心區產業密集,就業崗位充足,但勞動力供應明顯不足,而廣大中西部落后地區人口和勞動力資源充裕,但因缺乏產業支撐,就業崗位嚴重不足。比如,2013年珠三角地區戶籍人口占全國的2.32%,常住人口占4.20%,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RP)占8.36%,GRP與人口之比按常住人口計算為1.99,按戶籍人口計算則高達3.60,而發達國家城市群地區該比例一般為1.2左右。

從省域范圍看,這種人口分布與產業分布失衡的現象也十分明顯。如廣東省的珠三角與粵北山區和東西兩翼之間、江蘇省的蘇南與蘇北地區之間、福建省沿海與閩西山區之間、山東半島城市群與西部地區之間、湖北省武漢市與其他地區之間,都是如此。這種人口分布與產業分布的失衡,使勞動力資源與就業崗位在空間上嚴重分離,既帶來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加劇了全國運力緊張和資源浪費,也造成了經濟過密與過疏問題,成為地區間發展差距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人口經濟分布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相適應

從東西看,我國能源和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而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產業尤其是加工制造業向東部沿海地區的高度集聚,造成工業生產與能源、原材料產地脫節,資源消費地與供應地脫節,由此帶來了大規模的資源調動,如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既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劇了運力緊張,也不利于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從南北看,我國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1%集中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北方尤其是華北、西北地區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國家花了巨額投資分東、中、西三線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以緩解北方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但近年來京津冀等地高耗水產業卻在快速擴張,而且調水成本很少在用水價格中得到反映。農業是一種高耗水的產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珠三角等地因耕地減少和種植面積下降,已由過去的糧食主產區變為糧食主銷區,過去“南糧北運”的格局已轉變為“北糧南運”的局面。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們通過“南水北調”把水資源調運到北方,另一方面又通過“北糧南運”把水資源運回南方。

再從城鎮等級體系看,近年來我國新增城鎮人口不斷向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高度集中,一些特大城市已經出現了超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過度擴張狀態,交通擁堵、房價高昂、環境質量下降等“大城市病”凸顯。而2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數量減少,所占人口比重下降,眾多小城鎮因缺乏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處于不斷衰落之中,由此出現了城鎮規模增長的兩極分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特大城市雖有產業支撐和就業崗位,人口吸納能力較強,但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重不足;眾多小城市和小城鎮雖有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但由于缺乏產業支撐和就業崗位,人口吸納能力嚴重不足。

多管齊下促進空間均衡

在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必須按照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協調東中西、統籌南北方,多層次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同步全面小康目標。

一是實行產業西進、人口東移戰略。一方面要鼓勵產業西進,大力促進沿海產業、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著力抓好安徽皖江城市帶、廣西桂東、重慶沿江、湖南湘南、湖北荊州、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甘肅蘭白經濟區、四川廣安、江西贛南等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以便在中西部地區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中西部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夠實現就地轉移,加快就地就近城鎮化的進程。另一方面要推動人口東移,重點是加快戶籍及相關配套制度改革步伐,讓那些有穩定就業和固定住所的外來農民工及其家屬,盡快在沿海地區安家落戶,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把不穩定的人口流動轉變為穩定的人口遷移。實行產業西進和人口東移,這是新時期統籌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是積極培育一批新增長極和經濟帶。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主要是依靠沿海經濟帶來支撐的。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隨著發展階段的轉變和基數的擴大,目前沿海經濟帶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在這種情況下,要確保中國經濟的長期中高速增長,就需要在挖掘和發揮沿海經濟帶潛力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沿江經濟帶、沿線經濟帶和沿邊經濟帶,并依托經濟帶上的城市群和主要中心城市,培育一批新的增長極,推動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線沿邊經濟帶為骨架、以各級增長極為節點的網絡狀經濟軸帶體系。

三是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在北方缺水地區,要嚴格控制高耗水產業的發展,逐步推動高耗水產業向水資源豐富地區轉移。同時,要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并通過多項改革措施,促進集約節約用水。在長江及其以南水資源豐富地區,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要實行更加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農業保護區,以逐步恢復其糧食主產區的地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地區,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依據,限定城市人口規模和空間開發邊界,以功能疏散為核心,引導人口、產業和設施疏散,促進功能、人口、產業和設施協同疏散,防止特大城市出現超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過度擴張。在具有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以產業集聚引導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推動城市建設,實現人產城融合互動、人口集聚與產業集聚協同推進,切實提高其產業支撐能力和人口吸納能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胡佛:《區域經濟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

②魏后凱等:《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責編/楊鵬峰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楠]
標簽: 區域   我國   發展   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亚洲 | 成人一级网站 | 日韩手机在线视频 | 免费美女黄色 | 9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精品 | 成人做爰免费看网站 | 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 | 综合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操夜夜操 | 久久婷五月综合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 |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制服 bt |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 | 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韩第一页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 精品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91视频麻豆视频 | 欧美人与鲁交大毛片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夜色 | 国产中文字幕第一页 |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 | 日本美女黄色一级片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免费精品在线视频 | 欧美人超级乱淫片免费 | 性a视频| 狠狠干成人 |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级特黄完整大片 | 真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a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 毛片999| 国产福利足控交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