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中國區域政治研究中心副主任 柳建文:
意識形態工作是在國際國內新形勢下,執政黨所面對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重大時間節點上對意識形態工作布局,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明確重大時間節點這一關鍵概念。重大時間節點包括重要節日,如清明節、“五一”以及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大紀念日。這些重要節日和重大紀念日作為重要時間節點,通過正確的引導,能夠起到愛國主義教育與凝聚民族自信的作用。另外,一些重大的、事關社會安定與發展的事件也是重大的時間節點。諸如“5·12”汶川大地震、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在這些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容易出現輿論和思想混亂、社會不穩定現象,需要加強正確輿論導向。在重大時間節點上,意識形態工作要注重落實和貫徹中央精神,將意識形態工作與黨建、文明創建等工作相結合。
其次,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確定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次對象。比如“七一”建黨節應重點加強對黨員的培訓和教育;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慶節應重點加強對普通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國家認同感和愛國意識的培養等。工作手段上要講求差異性,不能千篇一律,學校、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意識形態工作應各有側重,體制內、體制外的宣傳和教育對象也要有所區分。在重大時間節點上分清主次、增強問題意識,通過準確定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面對重大時間節點,意識形態工作要注重創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等網絡輿論影響越來越大。未來需要掌握輿論工作的領導權,加強和改進新媒體工作的領導,對重大節點的網絡輿論工作要保持警惕與謹慎的態度,對新媒體中的各種思潮、模糊認識和社會情緒以及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效地闡釋、引導和疏導。
責編/張寒 劉瑞一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