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進步和網絡技術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老年人是經濟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理應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我們不僅要鼓勵和促進老年人“觸網”, 更要根據我國老年人“觸網”現狀,充分考慮制約老年人“觸網”的影響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觸網”。
【關鍵詞】老年人 制約因素 安全“觸網”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顛覆性地改變人們過去的消費習慣、工作狀態和交流方式。網上平臺能夠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獲得所需商品和服務,這與老年人活動特征十分吻合,從這個意義上講,鼓勵老年人接觸和應用網絡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幫助老年人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讓“互聯網+”普遍惠及老年人,就需要在全社會營造適宜老年人接觸網絡的環境,讓老年人更好地享有科技進步和互聯網發展成果,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現代化社會生活之中。
老年人“觸網”制約因素分析
“互聯網+”時代,人們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有效率,但老年人因為反應、接受能力已經出現下降,在互聯網等新生事物的應用上處于劣勢,有時他們非但沒有感覺到便利,反而變得處處碰壁。根據有關數據統計,老年人的“觸網率”和年輕人相比處于一個很低的狀態,不能很好地融入現代科技生活。分析認為,影響和制約老年人接觸網絡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因素。我國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不足,無論是通過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數字電視等普通終端還是通過移動電話等移動終端利用互聯網的水平都比較低,個別偏遠落后地區農村的老年人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互聯網。二是產品因素。老年人在信息化環境下的需求和行為表現具有特殊性,目前的互聯網產業更多地關注年輕群體,前沿科技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但卻忽視了老年群體在醫療護理、健康養生、安全應急、信息通訊和互動娛樂等方面的使用需求。三是身體因素。由于老年人反應速度和操作技能偏弱,再加上長時間上網可能給眼睛、頸部、腰椎等帶來不適,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對使用互聯網的畏難情緒,而且伴隨老年人行動能力和學習能力下降,老年人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有所衰減,在操作和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技能性障礙。四是受教育程度。這是制約老年人“觸網”的重要因素,有關學者對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通過網絡獲取娛樂服務意愿進行了研究,指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曾經使用網絡獲取過娛樂服務的比例達到了43.8%,比初中以下者占比高出將近兩倍,而且曾經使用過網絡獲取娛樂服務的老年人希望通過網絡獲取娛樂服務的比例高達90%以上。
老年人“觸網”面臨的主要風險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互聯網亦不例外。“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其背后也隱藏著挑戰和風險,新的網絡時代也帶來了新的網絡安全危機。分析認為,老年人“觸網”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絡費用問題。老年人對于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操作并不熟練,再加上記憶力減退或弱化,網絡運營商的資費管理和流量控制存在瑕疵,在老年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超出套餐上限范圍將額外支付較高流量費用,超流量高付費現象時有發生,不僅給老年人帶來一定經濟負擔,還會給老年人心情造成負面影響。
二是信息安全問題。我國移動應用平臺審核機制不完善,移動應用程序濫用權限,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應用程序將用戶個人信息發送給應用程序開發商、廣告運營商和無法確認身份的第三方;同時,我國獲取和保存一定數量個人信息的組織機構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較低,忽視個人信息收集、儲存、利用等環節的保護;再加上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素養不足,在缺乏安全防護的公共WiFi環境下使用網絡,并共用同一Email 地址和密碼注冊多家移動應用程序,將個人信息置于危險境地。
三是財產安全問題。移動終端設備生產商出于商業目的考慮,疏于對預裝應用程序進行安全審查,這些應用程序會在后臺惡意收集用戶的短信、通話、位置等信息,甚至還會盜取賬號及密碼信息,使得大量廣告能夠精準投遞,為保健服務、商品推銷、投資理財等垃圾信息傳播和金融詐騙創造了條件,從而給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財產安全構成威脅。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老年人“觸網”面臨風險具有如下三個特征:一是隱蔽性。應用程序往往會內置廣告代碼,利用被安裝時獲得的權限,大量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看似再正常不過的用戶操作,已經將個人信息和盤托出。二是迷惑性。廣告商能夠精準投放廣告,投資理財顧問能夠精準找到客戶,推銷員能夠精準找到獨居老人,這是掌握了老年人太多信息的結果,而并非“偶遇”。三是專業性。移動應用程序是個人信息泄露的主體,采取高科技手段竊取用戶指紋、健康信息等隱私信息,使得用戶防不勝防。老年人“觸網”風險如此之大,固然與互聯網用戶風險意識不強和自我防范能力不足有著很大關系,但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互聯網運營不規范和國家在個人信息保護上缺位造成的,移動運營商允許相關利益方惡意預裝應用程序,用格式化霸王條款來強迫用戶授權應用程序獲取個人信息;相關法規制度缺失和執行力弱化使得侵害個人信息者的違法成本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互聯網用戶尤其是老年人應用網絡時面臨的風險。
老年人安全“觸網”的保障措施
科技進步和網絡技術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老年人是經濟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理應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我們不僅要鼓勵和促進老年人“觸網”,更要切實保障老年人安全“觸網”。根據我國老年人“觸網”現狀,充分考慮制約老年人“觸網”的影響因素,提出如下五點措施,保障老年人安全“觸網”。一是提高研發能力,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想要讓老年人體驗和融入互聯網生活,就要首先分析老年人的行為方式和身體條件,開發與之相適應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加大研發和生產新產品力度,讓老年人學習和使用互聯網盡量簡單易行和便于操作,比如,考慮到大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在內容搜索和錄入編輯上增加語音輸入模式選項,等等。
二是動員社會力量,幫助老年人“觸網”。發揮家庭成員作用,為老年人購買智能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鼓勵老年人上網、玩微信和使用App;社區和老年大學等機構提供一些公益培訓,免費教給老年人上網技巧,并在社區建立老鄰舊居網絡交流平臺,尤其是為獨居、空巢老人提供網上娛樂、網上聊天等便民服務,讓老年人逐步適應和熟悉互聯網操作,融入互聯網帶來的數字化快樂生活。
三是出臺法律法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針對互聯網領域存在的個人信息安全侵害問題,最為迫切的是出臺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設立個人信息保護監督部門,壯大個人信息安全執法力量,提高個人信息違法成本;加強預置應用程序信息明示、知情和可卸載管理,對應用程序實施實名登記、監測跟蹤、違規處置、信息披露的全流程監管。
四是引入市場機制,打破網絡運營壟斷。充分發揮市場在網絡運營中的作用,鼓勵網絡運營商之間開展正常競爭,降低移動用戶網絡使用費率,尤其是增加用戶對運營商的自由選擇權,嚴厲查處格式化霸王條款對用戶的限制性規定,特別規定運營商承擔因過度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造成用戶損失的賠償責任。
五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有效調動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公眾力量,充分發揮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作用,通過廣播電視、公共出版物、宣傳手冊、公益講座和微信平臺,將各種信息安全知識普及到全員人口尤其是老年群眾,提升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素養和風險意識,營造安全健康文明的互聯網環境。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研究員;河北大學經濟學院人口所副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羅力:《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風險和治理研究》,《圖書館學研究》,2016年第13期。
責編/潘麗莉 宋睿宸(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