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勢必要在肯定價值觀差異的基礎之上提高代際整合的有效性,從而提升價值共識的凝聚力,最終達到和諧化代際整合的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際分化與整合即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過程,應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促成價值共識的整合需求。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代際分化 整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D654 【文獻標識碼】A
價值觀是人的主觀意識,指引和支配人的實踐活動,受到主體差異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表現。主體差異除了體現在人與人之間,還體現在代與代之間。所以,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際分化現象的正確認識和對待,是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和實踐的重要條件。在代際分化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代際整合,可以提高代與代價值共識的凝聚力。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過程即為代際分化和整合的全過程。
價值觀具有顯著的主體差異性,不同代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
分化為整合提供了現實依據,分化的出現奠定了整合出現的前提和基礎。現代中國各代的價值觀代際分化日益普遍,針對價值觀的代際整合,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現實需求。
主體價值觀差異影響導致各代價值觀不同。價值觀具有顯著的主體差異性,不同代的人勢必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人在各自遵循的價值觀影響和指引下進行相關活動和行為。由此可知,價值觀是任何社會發展中都必須存在的重要基礎,價值觀相當于人奮斗和前行的啟明星,帶領人們在漫漫路途中找到準確的方向。在人們對客觀事物規律認識和理解的過程中,融合了對自身需要和能力的認識,最終形成了價值觀念。各代人成長環境、身心特征以及知識技能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值觀分化。在社會文化的變遷歷程中,價值觀代際分化的出現,才有了對社會各代的差異化評價。我們日常所看到的諸多代際文化差異,從本質而言都來自于價值觀的差異。
中國社會的激烈變遷加劇價值觀代際分化。當技術、文化、教育等多重元素同時產生變化時,時間和距離的含義都被相對弱化,具有主觀性的道德標準以及具有客觀性的社會環境也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目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伴隨著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戰略性轉型,這些對于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來說都完全超過了他們的認知和想象,他們更傾向于傳統的價值觀。而對于青少年來說,這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現代價值觀深深吸引著他們。如此一來,在社會激烈變遷的影響下,價值觀的代際分化日益明顯,具有強烈的客觀存在性。然而如果任由價值觀代際分化發展下去,勢必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因此必須要在各代價值觀實現整合,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觀代際整合提供條件
價值觀的代際分化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當中客觀存在的事實,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人類進步的產物,價值觀的代際分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價值觀的代際分化是基于與社會發展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基礎之上所產生的價值觀念差異。猶如人與人之間的代溝,從本質上說是存在著根本上的聯系的。社會中的各代都生活在共同的時間和空間里,差異固然存在,但都在人的屬性范疇之內,各代人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一致,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政治問題以及生態問題類似。各代人為了能夠持續地生存和發展下去,不得不回歸本源,緊密聯系起來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所以說不管價值觀的代際分化多大,社會中各代都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需求或者說是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這是社會得以進步與發展的根本,失去了這個根本,那么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就不復存在,也就沒有“社會”一說了。歸根究底,價值觀代際整合可行,并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觀代際整合提供條件。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使得分化的價值觀得以凝集而走向融合,從而消除各代在價值觀上的沖突與矛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社會價值觀念的核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形態的社會性質,并且對社會制度、社會運行機制以及人們行為等起到一定的約束和引導作用,吸引著各代人圍繞著核心價值觀展開活動,形成一個完善的價值觀凝聚體系。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各代人在重大觀念上達成了一致,并對社會成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還是在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等方面,都起到了正確導向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代際整合就是要將各代人在價值觀上的差異性轉變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共識上來,從而實現各代人都能夠深入認識、理解和應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維度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際整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際整合需要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方面實現,只有將國家價值、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在各代人價值觀念中達成價值共識,才能不斷提高代際整合的有效性,才能最終實現當代中國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凝聚國家價值共識整合力量。國家是人賴以生存的家園,沒有國家,社會便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人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社會中生存的各代人,不管是老年、中年,還是青少年,他們之間存在的價值觀差異性并不能掩蓋他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國家的客觀事實。相同的國度使得各代人得以緊密團結起來,對自己的祖國及其未來都有著無限的憧憬和向往,由此使得各代人達成了國家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要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這也是各代人對國家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方面的根本價值訴求,是推動各代人為實現這一國家發展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的源動力。所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當之無愧成為凝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且達成國家價值共識的重要整合力量。
正確引導社會價值取向,明確社會價值共識整合追求。人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活動形成了社會,人在社會網絡當中起到了連接和支點的作用。人是社會形成的重要元素,社會是人生存的基本依托,人與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進步。那么,人在價值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涉及諸多社會內容,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現代社會,這是人對于社會發展的美好夙愿。自由是人的本能追求,平等是人的基本權利,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法治是人理性選擇的表現,這都是現代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須的社會條件,已經深深嵌入廣大人民的思想觀念里。由于各代人在社會發展方面達成了社會價值共識,使得各代人的價值觀分化逐步走向融合、交互、理解,進而達到了價值觀整合的目的。
嚴格踐行個人價值觀準則,提高個人價值共識整合力度。個人具有獨立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沒有個人的作用,也就無法形成偌大的國家和社會。所以,個人價值也應作為價值觀代際整合的路徑之一。個人價值觀與其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對于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更為直接,并且能夠進一步影響到社會乃至國家行為。雖然個體的價值觀差異很大,但是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來看,仍然可以達到大范圍的價值共識。愛國是每個人對祖國發展而努力的強大精神推力,敬業是每個人基本的職業素養,誠信是每個人基本的道德素養,而友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與交往的價值追求。因此,嚴格踐行個人價值觀準則,才能夠提高個人價值共識的整合力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15Q05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①廖小平:《價值觀的分化、整合與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道德與文明》,2013年第4期。
責編/潘麗莉 宋睿宸(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