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鄧小平同志提出“制度建黨”以來,制度建黨工作已經比較完善。雖然如今制度建黨工作已經成為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黨內民主的落實、腐敗的根除、監督的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強等黨建問題還未完善到位,黨內依舊有些墮落分子在破壞著黨的純潔, 這些都要依靠制度建設提供保障,為此,解決這些問題還需繼續完善“制度建黨”工作。
【關鍵詞】制度建黨 科學內涵 挑戰 【中圖分類號】A849.1 【文獻標識碼】A
“制度建黨”是鄧小平同志通過對歷史的反思,根據對黨內工作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后得出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思想。鄧小平同志從制度入手,提出一切重大的建黨問題都要從制度上加以解決。從制度上保證了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政治建設等的正確方向,避免黨內人員的墮落和黨基本路線的改變。
“制度建黨”提出的背景
對黨的歷史教訓的深刻總結。“制度建黨”是從“加強黨的制度建設”中繼續延伸發展出來的。優良制度的存在能夠使這個國家和社會健康穩定的發展。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鄧小平同志提出注重制度建設的重要思想。從此以后,1980年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黨的十三大等黨的重要會議上不斷發展、開拓鄧小平同志的思想,并在黨的十三大中明確提出“切實加強黨的制度建設”。
黨的歷史任務和發展的需要。新中國的成立使黨從武裝斗爭的領導者變成了經濟建設的領導者。本身的社會屬性發生了變化,面臨的任務也同樣發生改變,執政黨的身份給黨帶來巨大的考驗。改革開放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也給黨建帶來了新的要求,推進黨的民主化、法制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假如黨內缺乏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可能造成黨的混亂,導致國家動蕩。
新時期“制度建黨”的科學內涵
強調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堅持思想教育與制度約束相結合。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所在,是黨的立身之本,黨不僅將民主集中制作為黨一切活動的根本原則,還將此作為一項根本領導制度。對于黨而言,民主集中制是一項必須時時注意,刻刻關心,不斷堅持的基本原則。而在新時期的黨建工作中,思想教育與制度約束工作要同時進行,二者相輔相成,黨員強烈的自覺性和高尚的思想能夠保證黨員行為的規范性。
在制度建設上堅持基本制度、根本制度、具體制度相統一。基本制度、根本制度、具體制度這三種制度是鄧小平同志經過深思熟慮后提出的,符合中國國情、黨的發展的優良制度。我國基本制度包括社會主義制度、黨的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基本制度確立了我國的國家形態,保證了國家穩定,是經過實踐證明的符合國情的制度,因此在黨建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所在,被鄧小平視為黨的根本制度,民主集中制保證了黨時時刻刻為人民服務,確立了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有著重要影響。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在國家和社會的各級組織中處于領導地位。因此假如黨規黨法出現問題或者黨規黨法受到踐踏,那么國家法律將受到破壞,導致整個國家和社會的不安定。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性質要求必須存在完善的黨規黨紀來管轄黨組織和黨員,以監督和保證領導團隊的純潔。黨的制度除了包括黨組織內部或自身的各種制度外, 還要包括黨對國家和社會 (企業、事業、團體等 )實施領導的制度和體制,這樣才能合理、有效地處理黨政關系、黨企關系、黨事關系、 黨群關系等。黨的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凌駕于憲法和法律之上,不允許以權代法、以人代法,也不允許以黨規黨紀代替國法。
新時期“制度建黨”的現實意義
完善制度建設,有利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一套與國家法律相適應的黨的制度體系,是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促進黨建發展的必要措施。首先,對于國家性質而言,制度建設能夠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其次,對于黨內貪污腐敗有一個良好的遏制能力。嚴格而又科學的管理對黨員有著強烈的約束和監督,督促黨員保持積極向上的形象,保證黨永遠充滿活力。再者,制度建設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
完善制度建設,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政治保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應該只依賴部分黨員,制度建黨是一個長期且不間斷的過程,部分人甚至一代人的建設并不能保證黨的路線不變,因此對青年黨員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完善制度建設能夠培養青年黨員的積極性和對黨的忠誠度,保證黨的基本路線不變。另一方面,完善黨的制度建設也就減輕了黨對領導人的依賴性,從而根本保證黨的基本路線不變。
完善制度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度建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我國的法治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法治的保證,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嚴密的適應市場經濟的制度有利于市場經濟的規范性。市場經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完善的制度能夠規范黨員的行為,協調各方面的利益,保障市場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利潤,部分黨員可能被利益誘惑,做出違背黨的精神的事情,由此嚴格的監督機制可以防止黨員的墮落。
新時期“制度建黨”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完善對策
民主制度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思路。從實際來看,很長時間黨員認為民主化是值得提倡、但并非實際工作中必須去踐行的做法。沒有制度的保證,民主精神就不能貫徹,民主制度“名存實無”。因此民主化必須落實于實際,落實于政策、規定。必須以制度建設為核心推進黨的民主建設,必須從各個方面落實民主化。
制度反腐面臨的困境及推進策略。從改革入手,從制度入手,能夠從根源杜絕腐敗。鄧小平同志認為,真正從制度上杜絕腐敗,不使腐敗現象得到任何制度上的庇護,才是反腐敗之本。完善制度,能改善由于制度的缺陷導致的貪污腐敗。首先,從思想教育和作風問題開始著手,極大地消減部分黨員的墮落思想。其次,用制度來避免、監督和懲戒腐敗現象。例如,黨內工作的公開化、透明化能夠公平公正的提拔人才,最大化的避免腐敗人員搞團團伙伙;嚴格的懲戒能夠警示黨內工作人員。
改革和完善黨內監督制度與領導制度。制度監督和監督制度化是黨內監督的必經之路。建立和完善黨內監督法規和制度體系是黨的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內監督是防止權力濫用的有效方式,而此方式必須要有確切的監督制度作為后盾,明文規定的監督制度是監督黨建工作的基本保證。執政黨的長久存在依據在于健全、有力的監督機制,若無此機制,黨內的各項工作政策得不到正常推進,影響國家建設,最終導致執政黨失去民心。實施有效的制度監督必須同時具備必要的制度和監督程序。
在如今經濟快速發展,國際競爭激烈多變的現實情況下,保證執政黨的基本路線正確、避免黨在外部環境的沖擊下出現損失,是黨面臨的重要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們仍需不斷完善和發展“制度建黨”。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①劉先春、王小鵬:《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相結合: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保障》,《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6期。
②呼和:《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人民論壇》,2014年第23期。
責編/張蕾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