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重形式輕實效的現狀,本文提出應通過實現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級聯動,在踐諾行動中喚醒黨員的宗旨意識,把牢方向,不斷創新黨支部服務陣地等途徑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關鍵詞】服務型 高校 教工黨支部 組織生活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深入推進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高校黨委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服務型黨組織是新的歷史時期的組織功能定位和工作方式,而組織生活實效性是黨組織建設的效果定位和最終目標。增強高校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是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的出發點,也是深入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落腳點。
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缺失類型
高校教師管理相對比較寬松,教師黨員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往往造成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缺失。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缺失有如下表現:
組織生活等同于理論學習。黨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基本上是完成上級黨組織規定的政治理論學習和評獎評優活動,具體表現為聽課式的學習,導致教工黨員對黨支部組織生活感到枯燥乏味。
組織生活等同于娛樂活動。這是相對于單調的政治理論學習而開展的一種所謂“輕松”的組織生活方式,錯誤地把黨支部組織生活置換成娛樂活動和以聯絡感情為主的參觀考察活動 。
組織生活等同于工作總結會。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年底的民主評議黨員活動中,集體或者個人進行總結時,對工作泛泛而談,對不足輕描淡寫。
組織生活等同于簡單宣傳。這種現象往往存在喊口號的形式,很少有“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貫徹落實精神,沒有將黨組織的意圖落到實處,也無法真正體現為民服務,為廣大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實效性。
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缺失原因
黨的組織生活制度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性錘煉,提高黨組織戰斗力的行之有效的黨內基本制度。目前高校中大多數教工黨支部忽略了組織生活的本質是錘煉黨性品格,忽略了組織生活的宗旨是凝聚黨心民心,忽略了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的目的是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高校處于社會發展的前沿陣地,高校教師黨員大部分都是高職稱、高學歷人才,知識信息相對密集,接受新事物、發表新觀點能力較強,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的傳統活動方式和學習內容已經不能滿足高校教師黨員對于組織生活的真實需求。
部分教工黨支部書記和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不善于調動教工黨員的活動積極性。由于大部分黨支部書記由沒有行政職務的年輕教師擔任,缺乏凝聚力,活動達不到應有效果。
教師黨員教學任務繁重,參與黨組織活動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一些教工黨員不能很好地處理組織生活和教學科研之間的關系,比較遷就教學和科研。在相關調查中發現,當業務工作繁忙時,7.8%的黨員一般不會參加黨員會議,16.3%的黨員即使參加會議,也在會上做與會議無關的事情。
高校教師的價值取向比較多元化,比較關注新思潮新動態以及業務發展、生活待遇等問題,而對過組織生活缺乏熱情。在調查最關心的事情時,42.8%的黨員認為是評職稱、爭項目,23.9%的黨員認為是提高業務能力、給學生上好課,僅8.2%的黨員認為是關注黨和國家大事、提高黨性修養。
增強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的路徑
增強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是黨在新時期對高?;鶎狱h組織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教工黨支部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的內在需求。
一是統分結合,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級聯動。精心謀劃設計。黨委應注重加強頂層設計,黨總支應對所屬教工黨支部現狀進行一次普遍調查摸底,黨支部對組織生活的實效性進行分析研究。根據黨支部、黨員以及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黨委進行原則性的引導,黨總支有針對性地加強具體指導,黨支部應把增強組織生活實效性與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初步形成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級聯動、級級呼應。
完善服務機制。規范的工作和管理制度是黨支部組織生活得以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黨委應加強以服務為導向的制度設計,黨總支應建立健全科學長效、務實管用的工作機制,黨支部應建立完善教工黨員“三聯系”制度,傾聽師生意見,反映師生愿望,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困難,形成情況在一線了解、思路在一線形成、問題在一線解決、情感在一線融洽的服務機制。
二是知行合一,在踐諾行動中喚醒黨員的宗旨意識。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理論學習是每個黨員的必修課,尤其是高校教工黨員更應重視理論學習。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兩學一做”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理論學習和研究的實際效果。
強化黨員踐諾行為和志愿活動。教工黨支部應重點圍繞提高服務質量和為師生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等內容作出務實可行的承諾,并切實督促兌現承諾。教工黨員應帶頭服務,重點圍繞立足本職崗位創佳績和根據自身能力特長為師生服務等作出承諾。
三是把牢方向,讓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輔相成。牢牢把握規定動作,高校教工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應與黨中央對基層黨組織的規定保持高度一致,應把政治性原則放在首位。提升黨支部的組織生活質量,應把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與學校中心發展工作結合起來,把提高黨員服務意識與爭做“優秀黨員”、“模范教師”結合起來。
深刻理解兩者辯證統一關系。在黨支部組織生活中,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是辯證統一的。規定動作是基本的標準、明確的方向,自選動作應以實現規定動作為前提條件;自選動作是主動有為、機制創新,規定動作應通過自選動作得到豐富拓展。自選動作只有始終圍繞規定動作開展活動,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錦上添花,組織生活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四是整合資源,不斷創新黨支部服務陣地。堅持典型帶動。善于發現和培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和黨支部組織生活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實施“把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優秀人才”計劃,進一步優化教工黨員隊伍的結構,切實體現教工黨員的先進性。通過開展“閃光言行”和“支部創新”等先進典型的評比宣傳活動,推選培育示范點,樹立一批典型群體,打造一批服務品牌,從而增強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創新服務陣地。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突出載體和體制機制創新這個關鍵。圍繞師生群眾多樣化的需求,高校教工黨支部應深入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等活動,使之成為黨員服務活動的“主窗口”;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黨員之家”的育人功能,使之成為黨員提高自身素養、提升服務技能的“進修班”;積極開展校外互動,使之成為黨員服務社會的“創業園”;積極探索應用互聯網、手機短信、QQ 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使之成為切實增強黨支部的活力和煥發黨員活動激情的“快捷鍵”。
當前,切實提高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際效果是當今高校黨建工作共同探索的話題,涉及到高校黨建工作“創新”、“開放”、“共享”等諸多理念。因此,我們期待著各高校黨組織能創建和共享更多更好的增強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的機制和措施,有效促進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名副其實,成為黨員政治生活的優質平臺。
(作者分別為臺州學院助理研究員;臺州學院教授)
【注:本文為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高校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Y20112118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潘靜、張文彪:《立德樹人視角下的高校黨支部組織生活建設——基于廣東省高校的調研》,《高校輔導員》,2012年第4期。
②白永生、趙君:《黨的十八大以來高?;鶎臃招忘h組織建設的成就檢視及展望》,《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年第11期。
責編/王坤娜 美編/楊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