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不但能夠有效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形成經濟合作共贏模式,還能使更多亟待發展的區域更快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中,促成區域經濟全方位融合發展和格局重構。文章在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對區域經濟產生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性國家戰略、區域間協調機制、區域產業鏈和區域經濟平臺等融合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一帶一路” 區域經濟 格局重構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號召,希望借此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創造更多的社會福祉。可以說,“一帶一路”戰略充分考慮了世界經濟的戰略需求,在促進世界大部分國家進行經濟合作的同時,能夠重新構建我國經濟發展的全新格局。面對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失衡的問題,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對區域經濟進行統籌規劃,在擴大內需和出口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區域內的產業和企業組織模式及經濟金融體制都要進行適當的變革,否則不但不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收益,還會增加區域經濟發展的風險。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無論是國內經濟還是面向亞歐大陸的世界經濟,都會在國內區域經濟和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和協同方面構建新的局面。實際上,“一帶一路”戰略能在深化改革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層面上展現更為積極的互通互聯性,不但能夠為地方經濟帶來新的更強的動力,還能使與之相關的地方經濟從中獲取必要的政策支持,這對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清除區域經濟發展的障礙,全面挖掘區域經濟增長潛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路徑
與區域內產業的融合。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借助沿線區域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一方面,東、中、西和東北的產業要按照戰略部署進行轉移和升級,以解決東部地區因人力和自然資源成本上升帶來的問題,同時要發展其他地區占比相對較少的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相關產業,轉變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要按照區域內的主導產業,依據省際產業合作的視角對其產業結構進行優化,以此構建基于省際間完整產業分工的區域內主導產業的生產格局;同時,還應進一步確立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通過引導與規劃區域內的產業發展方向,最大限度避免產業趨同。
與區域經濟平臺的融合。為了實現“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區域間要按照原有的經濟平臺,不斷強化區域內產業、人才和技術的融合。這一過程中,要以所在區域的資源為基礎,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平臺外輻作用。還要在“一帶一路”所關聯的區域間構建經濟合作發展平臺,按照彼此的合作意向因地制宜的開展相關合作,如通過共建經濟合作平臺落實省際經濟合作。此外,還應注重對口援建工作的開展。
與區域間協調機制的融合。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區域經濟協調機制與通常意義層面的“聯席會議”不同,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注重“一帶一路”戰略和區域經濟協調機制的融合。對于“一帶一路”戰略關聯到的省,要按照區域經濟的發展實際和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依據東、中、西、東北的區域協調機制搭建平臺,不同地區按照協調平臺對區域內部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然后以區域經濟“子平臺”為基礎,進一步搭建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總體協調平臺。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區域經濟格局的重構
培育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能夠為西部地區發展創造十分重要的發展機遇。在這一過程中,西部可以依托其農業產區和能源產業的優勢,借助亞太經濟合作體系以及東盟國家經濟貿易紐帶,進一步加強其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出口,為其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同時,還可以促進其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各類生產要素對市場經濟的推動作用。此外,按照“一帶一路”戰略的設想,沿線西部城市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飽具民族風情的自然資源,可以讓更多的經濟主體走向國際,并在不斷培植的新興市場要素的影響下,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使西部地區得到快速健康發展。
再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十二五”以來東北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不足,各種指標都反映出其經濟的疲態之勢。借“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東北地區的發展也會得到一個新的突破,通過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契合,借助產業體系的轉型和升級,能夠在外貿投資市場的驅動下,促進東北地區的振興。同時“一帶一路”戰略還能進一步培育東北地區經濟的優勢要素,按照區域合作的范例,將東北亞“絲綢之路”搭建成區域經濟協作發展的新平臺。
提升東部地區對外開放功能。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將進一步提升東部地區的戰略地位,特別是東南沿海城市會在區域經濟合作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樣一來,在良好經濟發展環境的影響下,東部地區會更為積極地融入到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之中,按照經濟一體化的運行規則,全面激發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區域經濟合作的功能。
強化中部地區外貿合作紐帶作用。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但能夠促進區域商業資源重組與市場優勢重構,還能以經濟新常態為背景,對區域經濟和競爭態勢進行重新搭建,以便在新的經濟關系中確立新的位置和優勢。中部地區地理位置特殊,消費潛力巨大。因此,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該地區能成為我國交通運輸與大范圍商業貿易的關鍵地帶。更重要的是,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該地區的傳統經濟格局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外向功能的區域經濟發展范式,在為東、西部地區貢獻原材料和人力資源的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構的政策建議
重新定位地方經濟。為了對“一帶一路”戰略作出積極反應,區域經濟發展應在保持其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潛力,同時要思考如何保持和能否保持的問題,以便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應該對區域經濟理性定位,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展戰略對本地區進行系統規劃,并使之能夠和國家整體戰略規劃保持一致。此外,還應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謀求創新發展的機遇,以保證區域經濟能夠和“一帶一路”戰略同步進行。
推進財稅制度的改革,發揮市場化能量。為了提升“一帶一路”戰略與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需要在地方財稅制度方面做出必要的改革。為此,在處理區域政府和市場經濟的關系時,要按照經濟發展的訴求不斷簡化財政收支手續,通過完善地方稅收體系與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績效。此外,地方政府應對區域內的產業鏈進行整體思考,注重區域間的經濟互動,通過稅收減免等措施讓更多的創新型行業與企業參與其中。
加強金融創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樹立創新理念,依據現有的區域經濟治理結構,在規則允許的框架下完成投資和融資操作。同時要建設開放型經濟發展平臺,借助多邊協議讓更多地區加入進來。此外,區域性政府要不斷加強經濟創新服務,按照“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模式,借助資本市場、產業調整和信息化等手段,讓更多區域和國家之間能夠更為高效進行投資貿易與經濟往來,繼而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漯河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①馬小南:《“一帶一路”影響下區域經濟的發展新格局》,《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年第5期。
②郭楠:《“一帶一路”戰略對區域經濟新格局的影響》,《改革與戰略》,2016年第11期。
③趙天睿、孫成伍、張富國:《“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區域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經濟問題》,2015年第12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