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主席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釋放出三大積極信號:引導全球化發展正確方向、分享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的中國方案、提振各方對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信心。
【關鍵詞】達沃斯 世界經濟 中國方案
【中圖分類號】F116 【文獻標識碼】A
新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為疲弱的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獲得廣泛贊譽。
中國在應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過程中,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值得信賴的成熟大國形象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形勢依舊脆弱,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只有3.1%,連續第六年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3.4%,遠低于金融危機前的均值3.7%。世界貿易組織在最新展望報告中,將2017年的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預期下調到1.8%—3.1%之間。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菲爾德表示,全球經濟仍面臨下行風險,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在全球經濟不平衡加劇的情形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風險將加大;同時美國加息節奏提速將帶來全球金融條件大幅收緊,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沖擊,這些風險將威脅全球經濟增長。
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年會上指出,“當世界經濟處于下行期的時候,全球經濟‘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變小了,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感受到壓力和沖擊”。面對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一度是經濟全球化旗手的美國現在卻成為一個負面典型,不擇手段地推動“去全球化”進程:一方面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將和墨西哥、加拿大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新進行談判;一方面頒布入境限制令、在美墨邊境建墻。與此同時,在歐盟里程碑文件《羅馬條約》簽訂60周年之際,英國政府將在2017年3月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開始“脫歐”,歐洲一體化開倒車;法國國民陣線、德國選擇黨和意大利“五星運動”都試圖借“反全球化”謀求上臺執政。經濟全球化來到了十字路口,發達國家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肆虐,反建制、反精英、反移民的思潮正轉化為政策和舉措。
在反全球化甚囂塵上的時候,習近平主席堅定地指出,“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對于美歐部分國家領導人為了轉移國內民眾注意力,把矛頭指向全球化和其他國家,習近平主席指出,“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習近平主席站在歷史的高度強調,“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國家人為造出來的。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始終強調,“全球化及其不滿情緒所傳達的主要信息是,問題并不在于全球化,而在于如何管控這一進程”。中國在應對全球化負面影響的過程中,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值得信賴的成熟大國形象。中國堅定承諾,“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
分享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的中國方案
世界經濟復蘇依舊乏力,增長仍然失衡,根源何在?回顧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應對舉措,可能會得到答案。美歐等國和發展中國家交往始終遵循著實用主義原則。危機之初,美歐希望借助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刺激,更快地擺脫衰退的泥沼,積極推動G20加強合作,鼓勵中國等國購買美歐國債、加大經濟刺激力度。一旦美國經濟好轉就開始啟動加息進程,而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面臨經濟減速等壓力時,美國即開始指責中國等國操縱貨幣,搶奪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美歐日步調一致地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與前總統奧巴馬本質上并無不同,他們采取的政策都是以鄰為壑,在損害別國利益的基礎上,強調“美國優先”,只是因為形勢的變化有所側重而已。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各國深度融合,美歐等國“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也拖累世界經濟復蘇。而由美歐主導的國際經濟治理機制一直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根源也在于此。
“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是今年達沃斯的主題,美歐的退縮和逆流而動讓國際社會期望中國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遇到了困難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責他人、不要放棄信心、不要逃避責任,而是要一起來戰勝困難。”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世界經濟領域的三大突出矛盾,即全球增長動能不足,難以支撐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全球經濟治理滯后,難以適應世界經濟新變化;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找到了癥結所在,才能對癥下藥。習近平主席結合中國成功的經驗,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中國方案”: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習近平主席開出的標本兼治的藥方,與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成果一脈相承,即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以及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
提振各方對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信心
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想發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實干,不能寄托于別人的恩賜,世界上也沒有誰有這樣的能力。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立足國情和實踐的發展道路也成為了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的典范。
當前,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一定的下行風險和壓力,但在調結構、轉方式方面已經取得重要進展,整體形勢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其中,四季度增長6.8%。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減貧事業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包容。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將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更多中國能量。展望未來,中國將在引領世界經濟、推進全球治理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分別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北京科技大學東凌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新華社,2017年1月18日。
責編/宋睿宸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