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作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對于推進區域發展過程中政府間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在推動政府間合作的過程中,我們要建立統一的區域管理機構,作為政府間協同發展的橋梁;從中央層面明確區域發展思路,做好定位工作和頂層設計工作;另外還要從法律和民眾層面為政府間協同發展措施的實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京津冀 協同發展 政府合作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信息化、工業化的推進,京津冀城市群將成為我國經濟格局中的引擎區域。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應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與空間結構,逐漸形成新的增長極。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破解當前區域間合作的難題,加強政府間合作是重要方面,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結合京津冀的現實發展背景,以協同發展理論為指導,探究政府間協同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是必然選擇
區域協同發展有助于形成互補優勢,進而為區域整體發展創造更多的效益。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上升為重要國家戰略,同時也為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產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從三地的發展歷史來看,三地協同發展具有地緣、人緣優勢,且在文化、地域、歷史淵源等方面都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因此,按照黨中央的要求,以關注民生為重點是推動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
從京津冀三地發展現實狀況來看,傳統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如果采取積極措施,三地必然會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的問題和沖突。因此,從大局出發,加強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是必然選擇。從協同發展策略來看,北京作為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雄厚的科技實力、發達的服務產業,這些都是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優勢。天津市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在制造業、金融保險等方面非常發達,三地各有各的優勢,但同時也都面臨人口過度集聚,空氣污染嚴重等問題。
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于北京而言,有助于疏解其作為首都面臨的諸多發展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激活各類要素資源,促進資本、人才等的自由流動。對于天津和河北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戰略調整,改變傳統的“一畝三分地”發展思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
建立協調統一的區域管理機構
京津冀要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政府間的協調發展是關鍵,主要體現為通過規劃、報告、評估、法律等形式影響發展,發揮制度約束和調節作用。結合京津冀地區的發展現狀,各區域成員應對自身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明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逐步推進資源整合,最終實現互利共贏。京津冀政府間協同發展的實現,還應吸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做法,如日本以東京為中心,與周圍四縣組成的都市圈輻射面積達13400平方公里,GDP產量達到全國的一半以上,在促進區域間協同發展過程中,都市圈整備委員會(區域管理機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機構由學術界代表、會議員、都知事、參議和眾議院議員等構成,其主要職責在于制定區域發展規劃,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履行中央政府等職責。顯然,該機構的設立促進了日本都市圈區域經濟的協調有序發展。
2014年8月,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作出重大決策和對協同發展問題的規劃,包括各地政府之間如何介入和配合等。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在機構設置、組織成員構成、規劃制定、促進發展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結合我國京津冀地區的現實背景,應充分發揮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作用,將其作為政府間協同發展的良好橋梁,建立起京津冀地方政府的友好合作關系。
明確各成員定位,完善核心城市網建設
為促進京津冀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應明確發展思路以及各地在區域間的定位。北京作為高新產業聚集地,其經濟功能不僅是在京津冀地區,在全國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而,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北京應將信息技術等作為重點發展對象,而作為第二產業的重工業則應有計劃地進行遷移;天津作為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港口城市,其第二產業在全國范圍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有積極的帶動作用,鑒于此,天津可以循序漸進地吸納來自北京地區的制造業,同時,為了緩解天津資源緊張問題,還可以吸收河北省的自然資源,利用其在人力和技術上的優勢帶動河北省的發展;河北省毗鄰天津和北京,具有地緣優勢,作為我國的糧食大省,在農業發展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因而可以繼續發揮這一優勢,向北京和天津提供糧食支持和物質保障。
為更好地促進京津冀政府間協同發展,除了結合各自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外,還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核心城市網。當前,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民眾,逐漸樹立起集約發展、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在謀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城市的服務功能。
打造區域綜合交通網絡。由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成員是相互獨立的行政區域,因而政府在制定發展戰略過程中要將整體利益作為首要考慮因素,處理好不同區域之間的利益關系。為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要進一步加強交通等硬件設施,構筑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物質基礎,科學規劃,實現各區域間交通體系的合理銜接,在綜合發展運輸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完善法律體系,強化協同發展理念
京津冀政府間協同發展的實現離不開制度法律體系作為保障,在政府明確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思路,制定發展政策之后,要保證區域發展的政策能夠順利實施,全面落實,加強法律體系建設是必然選擇。一方面,通過完善法律體系有助于打破地方行政的限制,為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完善法律體系有助于發揮法律的監督作用,打破行業壟斷,建立基于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體系。
京津冀政府間協同發展的實現還離不開民眾的支持,思想障礙同樣是阻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從政府角度來看,應加強理論宣傳,破除京津冀地區民眾的思想障礙,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大局意識。具體而言,一是充分利用媒體的作用,引導民眾了解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政策意圖,讓民眾認識到區域協同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要發展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和提升民眾的集體主義觀念,引導民眾自覺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貢獻力量;三是完善相應的獎勵機制,尤其是對于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通過合理的激勵機制引導人才的走向,為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術支持。
(作者分別為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副教授;河北工業大學廊坊分校講師)
【注:本文系河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府間博弈——兼論合作博弈中河北省的總體定位與發展思路”(項目編號:15456107D)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武義青、田學斌、張云:《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年回顧與展望》,《經濟與管理》,2017年第2期。
②王秀玲、王亞苗:《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經濟與管理》,2017年第2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