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新常態的出現及其應對,不僅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以創新的姿態及時總結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不斷創造出更多的理論成果,才能夠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中國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新常態的不斷發展,在新的時代特征下,如何處理好經濟新常態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不僅成為至關重要的課題,也成為利用馬克思主義建設中國現代化的關鍵所在。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應該如何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呢?
馬克思主義究竟面臨著什么樣的“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表現為以下特點:新舊經濟之間增長點的變化會出現交替變化的現象;有些呈現漸進式的經濟結構則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相應的調整;由于新的時代發展變化,為我國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改革的難度增加。
為了進一步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新的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只有不斷地創新,經濟發展才能保持永恒的動力。協調是維持整個經濟結構平衡的關鍵,也是判斷經濟發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綠色是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原則,也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開放與共享更是全球化語境下保持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些發展理念無疑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進而提出了如何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問題。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共產黨為何必須開創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指導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經濟發展都會有不同的變化。自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進入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整個世界經濟開始進入結構性調整的新常態。中國在外部需求和內部結構調整等因素綜合作用下,也進入新常態,有著新的問題、新的機遇和新的發展趨勢。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局面,要想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我們提供的科學的分析方法,提高我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為中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在經濟新常態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對于市場資源配置的運用顯得更加重要。共產黨人要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公民的平等權利、推動居民收入的平衡發展、提高勞動報酬的大前提下,不斷調整分配格局,提高市場在實際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須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結合中國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新的經濟政策的調整,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致力于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必然開創出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平穩度過新常態背景下的經濟瓶頸期,完成經濟轉型,成為目前十分重要的課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勢必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新的內容,并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開創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在新常態下,也只有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在不斷變化的時代潮流中開拓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容,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更好地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理論成果。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與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結合起來,由此誕生出許多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關鍵性影響的理論成果。在新的時期里,中國共產黨人依然需要憑借優良傳統,結合我國的實際發展需要,開創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新內容。
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和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黨中央不斷為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做出切實可行的調整,無論是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的總部署,還是對于具體的經濟結構調整制定的細致計劃,都是為了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在新常態下的新境界。面對國際競爭的日益增長和國內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制約與挑戰,只有不斷發展創新,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并不斷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協調創新中,才能更好地承擔起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歷史責任。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共產黨如何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必須以人民為中心來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都是以人民的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實現人民幸福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黨工作追求的目標。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部署以及工作計劃的制定,也都是以這一目標為依據,永遠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新的時代特征和新的時代需求下,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新的變化下尋求創新,尋找新的突破口,也依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于人的關注,既堅持發展依靠人民,更需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中心,緊緊把握住一切發展機遇,在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社會問題、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馬克思主義,開創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必須以創新的姿態來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創新既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發展能夠具有長久生命力的保障,更是在全球化語境下我國能夠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性因素。而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則必須首先要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姿態。面對新常態下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要解決當前不斷出現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就必須不斷確立創新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嶄新的姿態推動馬克思主義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發展,開創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新境界。
必須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來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離不開實踐經驗的總結。新常態下,無論是國內的經濟發展,還是國際形勢的變化,都要求我們審時度勢地進行新的社會實踐,根據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現狀,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還依然存在的矛盾,對癥下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運行中的問題,以便統籌好國際和國內兩大市場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而這樣的實踐,必然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輸入新的血液。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及時總結和思考經濟新常態下的實踐經驗,將這些經驗納入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進而開創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新的理念會帶來新的變化,新的變化會帶來新的改革,而新的改革也必定會帶來新的理論發展。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能夠適應中國國情,并能夠迸發出巨大力量的科學理論,面對西方思想如洪水般的涌入,唯有更好地發展自己,才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共產黨人也只有依靠人民群眾,堅持理論結合實際,實事求是地解決當前的困難和問題,一切圍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創新的姿態及時總結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斷開拓出新的內容,創造出更多的理論成果,才能夠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①劉培垟:《淺談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作用》,《經濟研究導刊》,2016年第8期。
②文嵐:《淺析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對馬克思主義的承傳和發展》,《山西青年》,2016年第15期。
③鄭自立:《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及其實踐意義》,《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④劉宗濤:《新常態下中國共產黨發展觀的新發展》,《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年第2期。
責編/賈娜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