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與時俱進、科學決策,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性舉措,我國區域發展呈現由不平衡向趨于平衡、由不協調向日益協調轉變的良好態勢。
把協調發展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發展理念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中的一個重大建樹是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建立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深入把握的基礎上,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其中,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它既是治國理政的基本發展理念之一,又是推進各項工作的一個具體要求。貫徹落實協調發展理念,在宏觀和戰略層面,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微觀和戰術層面,必須統籌兼顧,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克服瓶頸制約,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堅持協調發展的一項核心內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此,要站在全局高度認識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區域發展不平衡會導致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必須牢固樹立不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思想;把縮小地區差距作為一項需要持續推進的重大任務,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落后地區加快發展,促進關鍵領域“填平補齊”;積極探索抑制地區差距擴大、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制度舉措,通過市場和政府的有機協同,形成動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
著力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內外統籌,先后提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著眼于實現一體聯動和重點突破相統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三大戰略取得了顯著進展。
“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制定了總體戰略規劃和一系列專項規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整體設計和建設框架;以戰略對接為核心,與眾多相關國家和地區、重要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形成了一批雙多邊合作規劃綱要,國際共識不斷凝聚;推進“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陸續開工建設了一批重大工程和建設項目,形成了豐厚的早期收獲;產能合作不斷擴展,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合作園區、合作項目和多種合作基金,相應推動機制、標準、技術、檢測檢驗等的對接;教育、科技、衛生、扶貧、環保等領域的合作全面展開,民心相通的基礎逐步夯實。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著眼于解決“大城市病”和同質發展競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主要是:明確協同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攻克協同發展瓶頸,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三個領域實行率先突破,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構建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實施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試驗;致力于補齊協同發展短板,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實質性突破;強化基礎設施支撐,一批重大工程和重要項目落地建設。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實行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相結合,推動一批疏解示范項目向北京周邊和天津、河北轉移。尤其重要的是,中央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雄安新區與規劃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道,將在承接適宜功能和人口轉移、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將在建設綠色生態宜居城市,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方面提供示范。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國家相繼出臺了指導意見和總體規劃,明確了發展的方向、目標和重點。以此為基礎,制定了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形成了系統的規劃政策體系。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重點工程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面展開,“共抓大保護”取得積極成效。以暢通黃金水道為依托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一批重點工程陸續開工。依托重要試驗平臺,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進一步培育形成一批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增長極。
在三大戰略的引領下,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正在全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