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歷史證明,中國經濟發展不僅從未受“中國崩潰論”與“中國威脅論”干擾,而且巧妙地將其轉變為自我糾錯的動力,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經濟既沒有崩潰,也沒有造成威脅。幾經滄桑、歷盡磨難,然而卻能夠浴火重生、鳳凰涅槃,中國經濟擁有難以置信的自我修復能力,而中國經濟難以置信的自我修復能力緣于中國共產黨堅決徹底的自我糾錯能力。
【關鍵詞】中國經濟 中國共產黨 自我糾錯能力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1月20日發布的數據,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74.4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經濟數據,2017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等一些主要指標好于預期,國民經濟運行實現了良好開局。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計算,中國經濟已經持續發展了近40年;從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開始計算,中國經濟已經高速發展了20多年;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始計算,中國經濟進入快車道已經10多年。中國的和平崛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商品出口國。
唱衰中國論不絕于耳
唱衰中國論是有歷史淵源的,迄今已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唱衰中國論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觀點是認為中國社會即將崩潰。當時中國經濟的內部局勢嚴峻,投資過熱,物價飛漲,通脹率超過18%,“官倒”猖獗,雙軌制經濟已經陷入泥潭。中國經濟所處的國際環境險惡,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國家如多米諾骨牌相繼倒下,中國被認定是下一個崩潰的國家。
第二次唱衰中國論出現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后,主要觀點是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崩潰。這場源自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橫掃亞洲新興經濟體,亞洲“四小龍”“五小虎”不是相繼倒下,就是遭遇重傷。中國出口銳減,GDP增長率大幅度下滑,加之國企效率低下、銀行壞賬嚴重,出口導向型的中國經濟面臨生死抉擇。然而,中國政府運用高超的宏觀調控手法成功化解了亞洲金融危機,利用外匯管理制度與保持人民幣堅挺這兩個“殺手锏”,不僅頂住了亞洲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而且起到了穩定亞洲經濟的作用。中國政府在危機面前彰顯了負責任的大國風范,贏得了東南亞國家的贊賞,開啟了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黃金十年”。
第三次唱衰中國論出現在2008年至今,主要觀點是認為中國即將全面崩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再度受到強烈沖擊,內部的結構性問題凸顯,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國際上,美國經濟衰退、歐債危機等此起彼伏,席卷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國家的“阿拉伯之春”令人目不暇接,所謂中國即將爆發“茉莉花革命”的喧聲四起。
唱衰中國論錯在“一葉障目”
唱衰中國論并不新鮮。“中國崩潰論”與“中國威脅論”的論調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已有30多年歷史。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經濟與三次危機擦肩而過,與之相伴的三次唱衰中國論的高潮恰與中國經濟的下行周期重合。唱衰論者認為中國經濟的下行周期是直線下跌,是衰退與崩潰,而實際上中國經濟的走勢只是下跌而不是下瀉。如同每次跳高前最后的動作是下蹲,中國經濟在每次“下蹲”之后,總是迎來更長周期的持續增長,唱衰中國的言論不攻自破。
中國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極強,唱衰中國沒有數據支撐。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雖然為6.7%,低于7%,但是與其他國家比較,已經屬于超高速的增長了。從1987-2013年中國GDP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如下兩個特點。特點之一,在三次唱衰中國論盛行期間,中國經濟GDP增速均較上一年出現回落。特點之二,盡管GDP增速有所回落,但是GDP總量依然較上一年有所增加。唱衰者誤讀了中國的經濟增長數據,錯把GDP增速放緩看成經濟崩潰。1987-2013年間,即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GDP總量依然保持了連續26年的增長,GDP總量與增速數據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依然充滿活力。
改革開放之前30年與之后30年的中國經濟,經歷的不是一條直線發展,而是遵循“蛇形路線”。中國經濟的“蛇形路線”有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經濟只有在發展中才能保持平衡;第二層含義: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拐點;第三層含義:經濟一旦進入拐點必然要求另起爐灶、全面改革。“蛇形路線”其實也是符合辯證法的道路,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逆周期,之所以能夠減少彎路、避免陷入過度的衰退,已不能只是從經濟上尋找緣由,而應該從政治經濟學的高度進行分析。
中國經濟自我修復能力緣于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糾錯能力
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歷史證明,中國經濟發展不僅從未受“中國崩潰論”與“中國威脅論”干擾,而且巧妙地將其轉變為自我糾錯的動力,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經濟既沒有崩潰,也沒有造成威脅。
幾經滄桑、歷盡磨難,然而卻能夠浴火重生、鳳凰涅槃,中國經濟擁有什么神奇的法寶呢?這就是難以置信的自我修復能力,而中國經濟難以置信的自我修復能力緣于中國共產黨堅決徹底的自我糾錯能力。
首先,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糾錯能力,認識此點非常重要。回顧歷史,興亡更替、潮起潮落,西方國家無數政黨和統治集團如同走馬燈一樣不斷輪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已經喪失了自我糾錯的能力,沒有自我批評能力,也沒有自我更新能力,因此,必然被歷史淘汰。中國共產黨不同于其他政黨的地方,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先進的文化,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黨的命運與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始終緊密結合在一起。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已經做了100多年了,“中國夢”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華夏兒女的共同理想、每個中國人的美好愿望。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自我糾錯的源泉。辯證法是中國共產黨最為重要的分析方法,而辯證法的本質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否定、革命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她從誕生之日起就批判封建文化、封建制度,批判形形色色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潮,也批判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唯心主義思潮、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自身命運與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這是正確認識和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進行自我糾錯的原生動力。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的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因此,中國共產黨不斷分析自己的錯誤、否定自己的錯誤并堅決改正自己的錯誤,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誕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理論,回擊了一次又一次的唱衰中國論。
再次,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保障了自我糾錯能力。中國共產黨自我糾錯能力的保證,就是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前人管理國家、組織社會以及政黨活動的基礎上,提出了適應無產階級政黨發展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并提出施行民主集中制的若干重要原則,主要是黨內要充分發揚民主、維護黨的團結、實行批評和討論的自由、必須嚴格黨內紀律、必須反對派別和宗派活動、必須制度化和法規化。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創新性地發展了民主集中制,對民主集中制進行科學的闡釋,即“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使民主集中制構成嚴密、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由于以民主集中為組織原則,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發現錯誤、總結錯誤,在堅持集中統一的基礎上及時改正錯誤并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
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保障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糾錯能力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與民同心、與時俱進,一方面嚴厲反腐,以刮骨療毒的決心清除黨內的腐敗分子,另一方面向黨內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宣戰,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最廣泛的民意支持。
從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新命題。 “四個全面”的提出標志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全新布局,其建構的總體框架趨于完整,勾勒的嶄新藍圖日臻完善,構成了治國理政的宏大戰略體系,從政治上保障了中國共產黨自我糾錯能力的落實。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取得的成績是舉世矚目的。2015年3月28日,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倡議橫空出世。中國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經濟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讓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球60%的人口,使崇尚“仁、義、禮、智、信”的中華文明再一次在全世界煥發出了勃勃生機。2016年1月1日,中央軍委為了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和決策指示,印發了《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拉開了“中國夢、強軍夢”的改革序幕,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力量保證。另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以雷霆萬鈞的力度和踏石留印的決心,嚴厲打擊腐敗勢力,打掉了一大批“老虎”,同時消滅了許多群眾身邊“蒼蠅”,還嚴肅查處了湖南衡陽賄選案、四川南充賄選案、遼寧賄選案等窩案,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得到了民眾的拍手稱贊,民心、黨心得到了極大提振。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自我糾錯的動力。從古希臘的《理想國》到中國的《禮運大同篇》,從自由主義的探索,到科學社會主義的追求,古今中外的先哲們從不同視角,思考“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哲學問題,尋找“從溫飽到小康,再從小康到富裕”的發展道路。無論得出的結論是殊途同歸,還是涇渭分明,甚至針鋒相對,都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追求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論述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也概括了人類的普世價值。
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糾錯能力同時要求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創新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教條主義,拋棄本本主義,大膽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民主原則的新時期民主集中制具體形式,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建立“廉潔、高效、穩定”的領導體制,從而更好地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更有效地保障自我完善與自我糾錯,更平穩地推進從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偉大事業。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法寶就是堅持不斷創新與自我糾錯!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關村天成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友剛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責編/張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