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00億資產轉讓融創絕非零和交易 萬達輕資產化戰略邁出關鍵一步
成熟的市場條件下,任何一筆公平交易的達成,無論大小,都是基于交易雙方利益的共贏。
7月10日,萬達集團旗下萬達商業和融創中國聯合發布公告稱,為了充分發揮雙方各自產業優勢,經友好協商,雙方于2017年7月10日簽訂協議,萬達商業以295.75億元的價格向融創中國出讓旗下13個文化旅游城項目91%的股權,同時還以335.95億元的價格轉讓北京萬達嘉華、武漢萬達瑞華等76個酒店,合計交易金額達到631.7億元。
這絕非一場零和式的交易。
萬達商業的輕資產戰略早已為外界所熟知。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王健林在萬達集團業績會上就明確表示,在商業地產上相比于營業收入,他更看重的是利潤結構的改變,也就是要租金收入在凈利潤中的比例要不斷提升。
今年上半年,萬達商業的735億元收入當中,來自于地產業務收入為563.4億元,而來自于租金的收入為116.9億元,但是租金收入34.3%的增速遠遠高于地產業務收入11.3%的增速。而按照萬達集團的戰略設定,預計未來兩年左右的時間,萬達商業租金等收入將超過地產收入。毫無疑問,這次和融創中國的資產轉讓交易,將使萬達商業成為真正的商業服務企業。
從今年上半年萬達集團公布的經營情況來看,作為資產最重板塊的萬達商業輕資產化路線正在加速,2016年開業的50個萬達廣場,已有21個屬于輕資產,而萬達商業今年上半年開業的12個萬達廣場中,萬達自持物業的只有3個,其余9個都是輕資產化運作;在新發展的26個萬達廣場項目中,全部都是輕資產項目,而根據萬達的預期,未來每年的輕資產化萬達廣場數量將達到40個到50個。
根據王健林在年初集團工作會議上所述,2020年以后萬達原則上不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當時,王健林給萬達商業提出的轉型時間表是在2018年之前,顯然,此次和融創的資產轉讓,將使得這一轉型時間大為提前。
眾所周知,萬達的資產板塊當中,除了萬達廣場之外,另一個權重板塊就是規模更大的萬達城文旅項目,通過此次和融創中國的交易,未來萬達城文旅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工程和開業運營仍然由萬達團隊獨立負責,而融創將負責住宅部分的開發銷售,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將在更大程度上確保目前已發展的13的萬達城項目順利開業運營,同時據了解,未來萬達將與融創繼續在全國至少發展20個萬達城。
隨著萬達集團來自于地產業務收入比例的下降,來自于文化、金融和網絡業務的收入正在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萬達集團的1348.5億元收入中,來自于服務業務的收入為780.2億元,占到集團總收入的57.9%,較去年55%的比例又提升了將近3個百分點。
而按照萬達集團的戰略,未來商業服務、文化、金融和網絡四大板塊將構成四大利潤支柱,也意味著未來萬達集團更多的利潤來自于輕資產業務,而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文化、金融和網絡板塊的日漸成熟,這些板塊對商業服務的支撐作用也將日漸凸顯,資金流和信息流將確保萬達旗下各個經營體的客流量保持穩定。
當然,對于正在向房地產行業第一陣營沖擊的融創而言,此次合作必然將加速該公司的步伐。而更值得關注的是,此前已經有消息顯示融創有意轉型文化地產,如果在此時與率先在文化產業上完成布局的萬達攜手,未來將充滿更大的合作空間。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消息稱融創此前已經拿下樂視影業的控制權,樂視影業此前和萬達影業也有多個項目的合作,而在此次的公告內容中也透露,雙方有意在電影等多個領域中的全面戰略合作,未來兩家影業巨頭的合作空間值得關注。
據了解萬達商業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于還貸,萬達商業計劃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盡管萬達商業的資產負債率仍舊在安全邊際之內,但是通過此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將大幅下降。
在下調資產負債率的同時,實現業務的整體轉型,從商業地產業務轉身為商業服務企業,這期間最大的收益無疑將是萬達商業的市場估值,相比于只有10倍左右PE的商業地產來說,資本市場對于商業服務公司的估值高達30倍到40倍,這對于正在尋求A股上市的萬達商業而言,將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挺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