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黨建,促進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開江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黨建扶貧決策部署,堅持以“黨建掛帥”,從基層黨組織設置、運行、功能、示范“四大體系”入手,積極構建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相融互動、同頻共振新格局。2016年,開江縣退出貧困村12個,貧困發生率下降至4.79%,圓滿實現“首戰首勝”。“基層黨建+扶貧攻堅”的模式也被納入全國基層黨建100個成功案例之中。
打破常規,在基層組織設置上進行創新。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是實施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基礎。開江縣打破基層黨組織常規設置形式,大力實施“1+N”脫貧攻堅黨組織“聯建共創”工程,靈活采取“先進村+貧困村”“龍頭企業+貧困村”“技術協會+貧困村”“專業合作社+貧困村”等方式,因地制宜地把貧困村與位置相鄰的先進村、產業聯動的龍頭企業、優勢互補的專業協會黨組織結合起來,建立目標同向、行動一致的精準脫貧聯合黨委51個,全面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聯合黨委有形、有效“兩個全覆蓋”。
理順關系,在基層組織運行上提效。為切實統籌好各類幫扶單位和扶貧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精準脫貧攻堅合力,開江縣建立了干部共配、村務共管、資源共用、基礎共建、成果共享“五位一體”運行機制。企業為貧困村提供物質、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富裕村為貧困村提供發展模式、技術咨詢、人力支持,貧困村為企業提供流轉土地、產業基地、就近勞動力等服務,切實把“5+1”幫扶力量凝聚成“拳頭”。聯合黨委將各種優勢資源聚合到貧困村,齊心協力、發力猛攻精準脫貧。2016年,省市縣幫扶單位上下聯動、內外聯結、左右聯合,為貧困村爭取實施交通、水利、產業、教育、醫療衛生、通訊網絡等項目500余個、到位資金1.2億元,使脫貧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鞏固陣地,在基層組織功能上進行拓展。開江縣按照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便民服務中心、農業培訓中心、文化體育中心、衛生計生中心、綜合調解中心、農家購物中心“1+6”村級公共服務體系的要求,對于無活動場所或陣地不達標的貧困村,由縣財政增撥專項資金,加大貧困村組織活動場所“硬件達標、軟件升級”的改造力度。通過項目新建、資產劃撥、改造提升、開發配套、幫扶援建等多種方式,建成集黨務、村務、醫務、商務和事務“五位一體”運行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0個,開辦農民夜校196個。不僅如此,全縣還解決了42個貧困村無獨立活動場所的問題,真正把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成了聯系服務群眾、落實扶貧措施的重要陣地,確保了“有地方議事、有陣地辦事”。
突出引領,在基層組織示范上予以突破。“樣板引領整體,示范帶動全局”,開江縣堅持以示范建設引領基層黨建、推動精準脫貧,深入開展“班子建設星”“黨員作用星”“制度機制星”“工作實績星”“群眾滿意星”“五星黨組織”評選。2016年,通過公開賽,在51個貧困村打造黨建示范點13個、先進黨組織18個。同時,開江縣還深化縣級黨員干部走遍幫扶村莊、科級黨員干部走遍村組、普通黨員干部走遍幫扶農家“三走”活動,全縣97個縣級黨組織、1.8萬余名黨員干部與3.9萬余名貧困群眾結對認親;實施先富黨員“雙帶”行動和貧困黨員脫貧示范工程,在貧困村確定20%的黨員為致富帶頭人,每名帶頭人幫帶10戶缺資金、缺技術的貧困戶創業,支持幫助發展或參與銀杏、油橄欖等精準扶貧產業示范項目156個,示范引領1.2萬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奔小康。
責編/王妍卓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