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來自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在河南檢察職業學院工作。今天,很榮幸參加“廉政文化與中國夢高峰論壇”。剛剛,聆聽了領導的講話和學者的發言,我深受啟發,也深受教育。在此,我匯報一下自己多年來在基層工作中的思考與體會。
近年來,河南檢察機關在中央、高檢、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創作了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政海報、廉政宣傳短片、廉政微電影,包括我創作的微電影《白發親娘》、院線電影《往事如煙》。多年的檢察工作及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弘揚廉政文化在新的反腐形勢下的現實意義。
我從兩個具體事例,談點感悟。
第一件事發生在我回訪《白發親娘》拍攝外景地時。一位老大爺拉著我的手說:“你拍的這個電影好呀,我們看得懂。我以前總是教育孩子,要考大學,要當官,當官才能光宗耀祖。我今天才明白,當官是不能亂發財的,我以前的教育弄不好就把孩子弄監獄里啦。”
第二件事是我陪同人民論壇的記者以及專家調研走訪電影《往事如煙》拍攝地林州市皇后村時。當時,村民冒雨給我們送來了錦旗,錦旗上寫著:“拍攝孝廉電影,幫扶鄉親脫貧。”這使我深思,人民群眾念念不忘的是脫貧。
這兩件事讓我反思,我們反腐工作追求的價值取向是什么?反腐工作的路徑在哪里?其實,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的一系列講話早就作出了回答。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同年,習近平總書記訪歐期間,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表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2014年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系列論斷,既是新時期反腐敗工作的價值取向,也是反腐敗斗爭基本的走向和路徑選擇。不敢腐,就是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不能腐,就是要加強制度、機制建設;不想腐,也就是我們這次高峰論壇所要探討的主題,即從傳統文化里汲取營養,營造整個社會的廉潔氛圍,凈化產生腐敗的社會土壤,構建長治久安的和諧社會,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縱觀中國歷史,無論是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還是清代的“康乾盛世”,當政者無不強調法治與德治并用。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唐太宗李世民主張以仁德治國則國運昌,而“德主刑輔,禮法并用”也是唐朝法律思想的核心??梢?,古今的治國理念是一脈相承的。因此,要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反腐倡廉,凈化社會土壤,遏制腐敗的滋生蔓延,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責任。我在創作、拍攝孝廉文化題材影視作品《白發親娘》《往事如煙》的過程中,檢察機關的領導、同仁給了我寬松的創作環境。這次高峰論壇理性系統地探討廉政文化建設,相信將會把理論與實踐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責編/楊鵬峰 孫渴(見習)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