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知識經濟日益興盛、科技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之下,我國迫切需要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營造創新創業環境,要擴大創新創業宣傳,構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轉變政府角色,解除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約束。
【關鍵詞】創新創業環境 創業教育體系 創業服務體系 人才發展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必須把發展落腳點放在創新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近幾年,我國在創新創業方面浪潮不斷,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已經初步形成了“雙創”的良好氛圍。然而創新創業是一條艱巨而又復雜的道路,往往存在較大的失敗風險,這就需要我國在創新創業環境營造方面加大重視力度,才能讓眾多創業者們真正實現自主創新、創業。
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是人才發展、技術創新乃至國家及地區進步的迫切需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主要在于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關鍵在于創新。創新的實現使得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加快,國家及地區的經濟得到有效提升,這些都有賴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人才發展方面,現階段,我國的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創業的主體多樣性進一步深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模式不斷踐行,為我國人才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大量的科技人才借助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充分發揮自身才干,不斷實現其自我職業規劃。從科技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意義重大;科學技術方面,科技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累積和突破才能夠真正實現,科技的進步與其所處的社會背景、結構環境、條件基礎等緊密相聯,這些外部環境得以完善,才能夠更快地實現科學技術從量變到質變;國家及地區發展方面,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在促進人才發展與技術創新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推動了技術產業化發展,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以此夯實了國家及地區經濟發展與進步的基礎。
加快創新創業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是實現創新創業環境優勢的先決條件,而良好氛圍的營造則需要滲透創新創業文化,加強宣傳,推動創新創業理念和意識深入人心。
首先,加快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建立以人為本、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文化。積極幫助創業者樹立企業家意識,鼓勵更多的科技人員將創新創業作為其自身的根本職能,并秉承“勇敢創新,敢于實踐,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理念,通過文化滲透構建創新創業優質人文環境;其次,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方聯合,構建創新創業培訓講堂和網絡創新創業交流平臺,加強國內外著名企業家、學者等對創業者的實踐進行網絡指導,增加創業者與學者、企業家之間的聯系,充分凸顯出優質的創新創業文化,使之內化為每個創業者心中的行為準則;再次,建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和孵化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實踐支持。依托高校、研究所、企事業單位等構建創業基地,讓更多的創業者能夠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創業經驗;最后,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作用,提高創新創業輿論呼聲,增強對創業精神的宣傳力度和效果。一方面,為創業者提供支持和幫助,培育他們敢于冒險的精神;另一方面,對創業失敗者予以寬容,進一步提高創業人員的創新創業積極性。
充分利用中介服務業,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不管是對于個人及團隊創業,還是企業創業,在其創業的最初階段往往自身市場競爭力不足,對其所在行業創業過程中涉及的各項內容了解還不是很深入。現階段社會中有很多中介服務機構的規模小、專業程度低、服務內容窄,整體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并且還存在不同中介機構之間服務的同質化以及惡性競爭,對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極為不利。
為了更好地營造創新環境,首先,要求政府對中介服務機構進行科學管理,避免出現官辦中介機構壟斷的情況。針對創業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智能化、網絡化的創業服務,從而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其次,擴大服務主體范圍,鼓勵各類主體積極參與,要求各創業服務機構能夠提供專業性、針對性的服務,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良性創業服務機制。具體來說,鼓勵高校、科研研究所、企業科技創新研究部門等創辦中介服務機構,融合創辦部門的技術服務優勢,相互合作、協調統一,降低服務成本,強化服務實效性,提高創新創業效率;再次,提高中介服務業的服務質量。通過建立專業化程度更高的中介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服務機會,創業者可以在專業的創業服務指導下得到有效的創業經驗,以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最后,擴大中介服務機構的創業服務內容,為創業者提供全面的創業服務,包括創業前的指導服務、創業中的信息服務以及創業失敗后的支持和幫助服務等。
提高政府服務意識和服務功能,明確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是創新創業環境營造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政府的作用是對創新創業活動的非直接干預。營造創新創業環境,要求政府改變角色定位,具體通過提高政府服務意識,增強服務功能,夯實基本服務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能力。
第一,提高政府服務意識,主要是指提高政府服務相關人員的服務意識。由政府組織開設創新創業服務人才教育培訓,聯合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共同開展創業服務培訓活動,從而提高服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第二,增強政府服務功能。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和基礎設施發展迅速,互聯網通訊、交通運輸等行業設施進一步優化與完善,為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夯實硬環境基礎。而國家和政府針對創新創業活動構建起來的制度、市場、政策以及人才環境,則為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夯實軟環境基礎。基于此,在豐富的創新創業軟硬環境支持基礎之上,應盡可能地簡化服務機制運行中的繁瑣事項,精簡環節,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務;第三,夯實政府基本服務,由政府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信息服務以及創業咨詢等基本公共服務,并由政府發起創新創業社會公益服務,組織志愿者為創業者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的信息咨詢服務;第四,增強政府的人文關懷。針對創業成功者政府應給予積極的支持和獎勵,對創業失敗者應給予寬慰等人文關懷,幫助創業者更新創業理念,充分利用創業精神,重新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
調整政策和采取激勵措施,解除對創新創業人才約束
政府對創新創業的政策調整十分關鍵,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并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才能從深層次解除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約束。
一是完善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和法律保障。具體包括針對創新創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優惠政策、行業產業化發展優惠政策以及土地優惠政策等。除此之外,國家還應為創新創業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尤其是針對能夠充分履行創新創業工作責任和義務的科技人員,不僅應給予政策保障,還應在法律層面為其提供支持;二是優化創新創業實施制度和機制,確保一些盡心盡力進行創新創業的人員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對于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失敗者也應對其充分理解,避免歧視、輕視等,反之還應該繼續為其提供更為廣闊的創新創業環境,在科研、融資、稅收、軟硬件等方面大力支持,幫助他們扭轉創新創業的失敗態勢;三是積極采取激勵措施,針對高校教師、在校大學生以及國內外的優秀創新創業人才,為其提供創新創業便利條件,使其成為社會發展中的創業領頭軍。
(作者為常熟理工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尹蔚民:《努力營造創新創業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中國人才》,2012年第13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