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得到全面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大成果不斷涌現,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基礎研究領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唯一一顆在天上實驗量子通信的衛星,我國科學家還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獲得了全球最高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在重大工程方面,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飛機、蛟龍等重大成果相繼取得突破;此外,還有許多科技成果和老百姓生活很貼近,比如共享單車,集成應用了智能芯片、射頻識別、位置服務、電子圍欄、移動支付等先進技術。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報告內涵豐富、指導性強,是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科學指南。近日,人民論壇編輯部特邀多位院士和科技界相關專家圍繞十九大報告中科技創新的內容進行深入解讀。
【特邀專家】
張 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岳良 中國科學院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鴻鈞 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王貽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熊 輝 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羅格斯商學院教授、ACM杰出科學家
穆榮平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