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有效的財稅政策應是與市場發展規律相符合的。為提升財稅政策的積極性,我們要制定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發揮財稅政策在穩經濟、調結構中的作用;為提升財稅政策的有效性,我們應從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環節上進行把控,形成全方位的促進和保障體系。
【關鍵詞】財稅政策 需求側 “營改增”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2017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
財稅政策具有穩定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平衡地區發展格局、調整收入結構等作用
財稅政策作為一種宏觀調控工具,主要通過財政補貼、政策采購、貸款援助、稅收優惠等幾種方式來實現。財政補貼是一種無償轉移支出,主要針對企業,通過財政援助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益,這種財政稅收工具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效果比較直接;政府采購是政府為保護企業,通過法定形式提供一些保護性的扶持政策,激勵企業從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貸款援助是針對企業面臨的融資難等問題,利用政策性或商業性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貸款,為其發展提供指導;稅收優惠政策,是為促進企業的發展而采取的減輕或減免納稅人稅收負擔的政策,一般通過減免稅收、優惠稅率、提高稅收起征點等方式來實現。
財稅政策具有穩定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平衡地區發展格局、調整收入結構等作用。首先,為發揮財稅政策對于穩定經濟增長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國著力建設與經濟發展相配套的財稅政策體系。如為促進政策與信貸等的有機銜接,我國結合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尤其是針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暴露出的各種問題,及時在財稅政策上加以調整,不斷增強財稅政策的靈活性。同時對財稅支持政策進行整合,搭建公開管理平臺。為促進財稅政策的有效性,積極構建社會參與和統籌管理的新機制。其次,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為促進各個產業的統一發展,實施“營改增”,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民生事業發展方面,尤其是為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向其提供積極的財稅優惠政策。再次,在平衡地區發展格局方面,對于地方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清理,并縮小各階層的收入差距。我國現行的財稅政策對部分企業高管的過高收入進行限制,同時適當提高基層單位的薪資水平。但是,當前需求側財稅政策的力度還比較弱,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還不明顯。
如何增強財稅政策的積極性
制定激勵創新的財稅政策,增強財稅政策的積極性。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關系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促進企業創新方面,財稅優惠政策能夠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因而為實現財稅政策的積極推動作用,首先,應加大財政補貼和扶持力度,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更好的服務;其次,要加強研發支出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的力度;再次,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增強科學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建立財稅政策實施保障制度,增強財稅政策的積極性。合理的財稅政策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和推動社會就業能力,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構建就業保障體系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而提升社會保障能力。要進一步探索構建多元投入的社會保險籌資機制,拓展社保資金來源渠道,創新社保基金增值機制,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要提升財政調節能力,積極推動社會救助體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進一步提升困難群眾保障能力。應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到社會保障體系中來,通過優化多元投入機制,彌補財稅政策不足,同時要不斷提升財稅政策積極性,確保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后顧之憂。
如何提升財稅政策的有效性
實施積極財稅政策的目的在于發揮其效用,財稅政策有效性的提升要從源頭上把關,在制定財稅政策時就應處理好各種關系,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還要在跟蹤和校正上下功夫,及時根據市場變化作出調整。
源頭把關,提升財稅政策制定的有效性。源頭把關就是要處理好財稅政策與市場、制度的關系,維護好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首先,調節好政策、市場、制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制定科學的財稅政策。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是要處理好財稅政策與市場的關系。財稅政策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手段,因而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應發揮好積極作用。財政稅收政策作用的發揮要以市場為前提,而市場又由需求決定。經濟轉型時期,需求的轉變帶動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最終推動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方面,稅收政策的調整要以市場為基礎;另一方面,財政稅收政策要堅持適度原則,避免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要注重把握好平衡,發揮好助推引導作用。二是處理好財稅政策與制度改革的關系。將長期制度改革通過與短期財稅政策有效銜接,是提升財稅政策運用效率的最佳手段。當前“營改增”稅收制度改革體現出當前國家正在積極調整財政稅收政策。增值稅的多檔稅率已經不符合當前經濟發展實際,為此國家正在積極改進短期稅收政策,但如果改動過多則容易破壞原有財稅政策體系,導致對市場干預過度,因此在進行財稅政策改革時,一定要處理好財稅政策與制度改革之間的關系。
其次,利用財稅政策的實施,維護好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始終不能協調發展,收入層次呈現金字塔形狀,缺少中間收入群體。雖然國家通過一些政策調整,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但在部分地區和行業上收入差距還是十分明顯。消費需求側財稅政策主要對收入分配進行改革調整。消費取決于個體收入,從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物價增長來看,三者之間關系比較協調,增長比例也相對同步。但是從結構方面進行分析,當前階層收入正在進一步拉大,底層居民收入增長緩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能力的提升。因此,結合當前我國財稅政策和經濟發展現狀,需要增加消費需求側財政稅收政策,進一步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過程把關,提升財稅政策實施的有效性。財稅政策的有效性提升不僅體現在政策的制定上,還體現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那么應該如何保障財稅政策有效實施?從制度上來講,通過建立財稅跟蹤和校正制度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財稅政策應堅持動態發展原則,及時根據政策實施效果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優化。要加強政策跟蹤問效,全面掌握政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和不足,從而確保政策的實效性和準確性。只有政策對路,問題解決才有章法、有依據;只有實施動態財政政策監管機制,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財稅政策改革。
綜上可知,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一直存在,財稅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在穩定經濟發展上應發揮促進作用。為增強財稅政策的有效性和積極性,一方面,要以尊重市場發展規律為前提,增加需求側財稅政策,維持好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另一方面,財稅政策的調整要堅持動態化原則,同時完善財稅政策,實施保障制度和跟蹤校正制度,為財稅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作者為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何代欣:《結構性改革下的財稅政策選擇——大國轉型中的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經濟學家》,2016年第5期。
②袁紅英、張念明:《供給側改革導向下我國財稅政策調控的著力點及體系構建》,《東岳論叢》,2016年第37期。
③張同斌、高鐵梅:《財稅政策激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研究》,2012年第5期。
④夏杰長:《經濟發展與財稅政策》,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