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拉美地區眾多國家中,不乏安全狀況良好的國度,但整體上看,犯罪率居高不下,一些區域和國家暴力犯罪活動猖獗,民眾安全感普遍缺失。惡劣的安全狀況既是政治、經濟和社會多重因素所致,也歸咎于國家治理能力不足,給拉美經濟社會造成巨大損失。
【關鍵詞】拉美 暴力犯罪 安全 【中圖分類號】D58 【文獻標識碼】A
拉美地區幅員遼闊、國家眾多、國情各異。具體到各區域和國別,其安全狀況差異較大。從整體來看,近年拉美地區安全狀況雖有一定改善,但依然不容樂觀。一些區域和國家情況尤其堪憂,暴力案件、毒品走私、跨國犯罪等問題尤為突出。
拉美地區安全狀況總體不容樂觀
安全感普遍缺失構成嚴峻挑戰。根據全球最大城市數據庫網站NUMBEO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球犯罪率指數國別(或地區)排名》,拉美國家不僅拔得“頭籌”,而且在全球犯罪率最高的前10位中,拉美國家占5席;在前50位中,拉美國家占16席。而同期發布的《全球犯罪率指數城市排名》顯示,最不安全的城市為拉美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羅蘇拉市。在全球犯罪率最高的前10個城市中,拉美國家城市占5個;在前50排名中,拉美城市占19個。
與此同時,在有組織犯罪方面,拉美地區國家也在全球表現最差。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對“有組織犯罪”指標的評估,拉美一些大國或小國在全球137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中居后或墊底。其中,拉美最大三國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的指標全球排名分別為第121位、第134位和第105位;重要毒品產地“銀三角”地區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為第131位、第83位和第129位;暴力“北部三角”三國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以及委內瑞拉的兩項指標排名墊底,分別為第136位、第133位、第137位和第135位。拉美國家儼然成了全球最不安全的地區之一。
拉美地區暴力犯罪活動一直較為猖獗。除了盜竊、搶劫等犯罪活動頻發以外,拉美安全領域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暴力犯罪活動高發。盡管拉美各國安全情況存在差異,但長期以來整個地區在控制兇殺率方面表現乏力。據2015年拉丁美洲開發銀行《為了一個更加安全的拉美:預防和控制犯罪的新視角》一書分析,2010年拉美地區有12.6萬人被殺害,兇殺率為全球之最,且是新世紀以來全球同比惟一沒有下降的地區。據該書統計,2009—2011年期間,拉美地區平均每10萬人兇殺率高達27.9。而同期,非洲、亞洲兇殺率分別為18.0、3.9,歐洲和北美洲地區作為一個整體為2.5,大洋洲則僅有1.1。
在拉美地區所涵蓋的北美(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和南美洲四個區域中,中美洲可謂是暴力犯罪最為猖獗的一個區域。其中,由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構成的“北部三角”地區,兇殺率堪稱世界之最,且尤以洪都拉斯的形勢最為嚴峻。雖然近些年該地區形勢有輕微改善,但長期以來,暴力犯罪、腐敗和貧困等問題已成為桎梏洪都拉斯社會發展的頑疾。
毒品犯罪活動禁而不止。拉美地區是全球主要的毒品生產、販運和走私活動集中地之一。亞洲毒品產地“金三角”世界知名,而拉美地區則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秘魯為中心的毒品產地“銀三角”著稱,該地幾乎壟斷了全球可卡因的生產。除了生產環節,毒品運輸過程也充滿暴力。在毒品經由加勒比或中美洲等路線運輸至墨西哥等地,并最終走私到美國的過程中,在販毒集團控制下所展開的爭奪和暴力活動,對沿線國家和民眾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此外,近年來墨西哥等國家內部出現的販毒集團引發的暴力案件也有增無減。研究顯示,販毒與暴力犯罪之間的關系因毒品貿易的種類不同、毒品消費者或生產者身份差別、毒品產地區別等而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拉美與亞洲雖同為全球主要毒品產地,但兩地販毒活動與暴力犯罪之間的關聯程度截然不同。其中,拉美地區的販毒活動與暴力犯罪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由于拉美地區可卡因供應鏈主要圍繞凝聚力較強、組織結構嚴密的販毒集團而形成,所以販毒集團內部或販毒集團之間為爭奪地盤,以及與政府對抗而進行的交火更易于引發致命性暴力活動。此外,販毒集團為達到控制毒品市場等中長期目標而導致的暴力活動,也難以在短期內被迅速終結。據聯合國《2013年全球兇殺問題研究報告》分析,在拉美地區,30%以上的兇殺犯罪由販毒集團等幫派或有組織犯罪集團所為。
拉美地區安全狀況難以改善的癥結
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失衡。拉美國家之間、國家內部、不同階層之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貧富分化嚴重,貧困率居高不下。一些犯罪和暴力活動猖獗的國家更屬于聯合國認定的重債窮國之列。同時,過度城市化導致了城市就業崗位缺乏、貧困問題突出、社會治理難度加大等諸多“大城市病”,讓大城市的犯罪率高企。而大城市大量存在的貧民窟成為毒品販賣、槍支泛濫、犯罪猖獗的場所。有關案例研究顯示,生活環境對犯罪傾向存在一定的影響。其中,貧困人口的暴力和犯罪傾向較高,家庭環境對個人的犯罪傾向也有一定影響。長期貧困被認為是哥倫比亞等國農民種植毒品作物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在有效打擊犯罪的同時,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犯罪問題的根本辦法。
政局波動加劇形勢惡化。犯罪率與政局波動經常相互疊加。在委內瑞拉,暴力犯罪居高不下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但是,近年來隨著委內瑞拉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以及“府院之爭”所引發的政局動蕩,惡性暴力事件直線上升,國內社會和安全形勢急劇惡化。2017年,有關組織依據犯罪率等情況將委內瑞拉列為全球最危險的國家。
在拉美地區,與毒品相關的暴力犯罪活動與沖突、恐怖主義和叛亂等相互加強。在哥倫比亞,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販毒就成為反政府武裝組織主要的資金來源。非法毒品貿易成為反叛和恐怖組織的資金來源和主要動力,這又進一步削弱了國家的法治建設、延續了犯罪和叛亂,使沖突更加暴力,并形成惡性循環。2016年以來,隨著哥倫比亞政府與國內最大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簽署和平協議后,哥倫比亞國內形勢趨于緩解。此外,巴西“無地農民運動”、墨西哥恰帕斯州薩帕斯塔農民武裝力量、阿根廷“攔路者運動”等與政府的對抗和矛盾長期存在,這也成為流血沖突甚至長期社會動蕩的因素。
國家治理能力嚴重不足。拉美安全形勢長期處于高危狀態,表明其國家治理能力尤其是社會治理能力和安全治理能力較弱,拉美國家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加強。當前,拉美安全問題表現在腐敗問題突出、司法體系不甚健全、執法力量嚴重不足、監獄設施嚴重缺乏等。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犯罪率高發的拉美國家和區域中,“警務可靠性”在全球排名滯后。其中,墨西哥、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委內瑞拉等國家則是情況最糟糕的。事實表明,近年來拉美有些國家暴力犯罪率之所以有所下降,是加強包括警察隊伍建設在內的執法能力的結果。此外,打擊犯罪尤其是販毒等跨國犯罪成本高昂,由于拉美與美國等最大毒品消費市場關聯密切,僅靠拉美這個毒品產地一方的努力遠遠不夠。因此,加強與有關國家攜手合作,才能夠有效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
拉美地區安全形勢不佳造成的負面影響
首先,給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犯罪暴力活動給經濟社會帶來直接和間接的成本。一項基于拉美地區的研究顯示,包括醫療護理、生命損失、安全和司法開支等在內的直接成本方面,拉美地區犯罪成本大約相當于整個地區生產總值(GDP)的5%。盡管造成的間接成本難以計算,但有學者估計其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10%。此外,犯罪和暴力活動給政府、社會和民眾之間帶來的信任危機是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其次,成為營商環境不佳的一個污點。拉美地區惡劣的安全形勢不但讓本地居民和外國游客缺乏安全感,也對營商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犯罪和暴力導致的營商成本居高不下,不僅讓國際投資者望而卻步,也阻礙拉美國家自身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根據《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統計,在“犯罪和暴力導致的營商成本”指標方面,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在全球排名分別為第132位、第131位和第114位;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分別為第128位、第107位和第122位;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委內瑞拉和薩爾瓦多處于全球成本最高的國家,分別以第134位、第135位、第136位和137位排名占據全球倒數前四位。這對于發展嚴重依賴外資、經濟亟待升級轉型的拉美國家來講是極為不利的。
再次,對可持續發展構成挑戰。犯罪活動高發、安全形勢堪憂,對外影響國家形象和聲譽,對內則引發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在內外雙重影響下,國家治理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國家確立的發展目標難以實現。當前,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確定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其中,與安全最相關的是議程目標16,即“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根據拉美國家目前的安全狀況,要實現這些目標挑戰巨大,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拉美國家帶來一定動力。
中拉雙方卓有成效的安全合作
近年來,中方秉持“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理念,與拉美國家政府及其執法機構等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是中拉司法警務合作得到夯實。2016年,中國政府發布的第二份《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確強調要加強雙方在安全和司法警務方面的合作。其中,強調要“加快刑事司法協助類條約簽署進程,擴大打擊犯罪和追逃追贓等領域合作。積極開展警務、檢務交流與合作,加強和拓展雙方在引渡、遣返犯罪嫌疑人和被判刑人移管以及違法所得查封、扣押、沒收、返還等領域合作,協調雙方在國際多邊司法合作領域的立場,共同打擊包括腐敗犯罪、網絡犯罪、毒品犯罪、經濟犯罪在內的跨國犯罪以及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加強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商簽。積極推動中拉法院間開展司法交流與合作”。
二是先進技術合作助力拉美安全。中國與拉美國家在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其中,中國企業與厄瓜多爾有關應急合作平臺項目建成后,該國的犯罪率顯著下降,并在地區治安排名上大幅度躍升。中國企業還參與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內瑞拉以及玻利維亞等國公共安全一體化平臺項目建設。據悉,通過引入中國的成功經驗、先進技術裝備,切實改善了拉美地區社會公共安全狀況,增加了民眾的安全感,提升了拉美有關國家政府和民眾對中國的認可度。此外,中方還通過舉辦“拉美國家執法合作聯絡員研修班”等開展警務交流與合作。
三是跨國警務執法實現互利雙贏。自中國開展“獵狐行動”追逃追贓以來,中拉之間合作密切。2014年,中國駐阿根廷使館警務聯絡組與公安部“獵狐行動”赴阿工作組聯手阿方執法部門等,成功規勸“獵狐行動”通緝的在阿三名逃犯回國接受法律的懲處。2017年,中國首次從秘魯成功引渡外逃人員,為中拉引渡執法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近年來,有效保護海外華人華僑的合法利益、協助駐在國警方執法是新形勢下中拉警務合作的一個重點。2017年,針對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等地華人超市被敲詐、勒索事件高發的狀況,中國駐阿使館警務聯絡組陪同公安部工作組專程赴上述地區督辦相關案件。雙方通過構建執法合作平臺,有效保護了當地華僑華人的安全利益。而為了適應秘中關系快速發展的需要,加強雙方交流合作、共同打擊和預防犯罪,拉美國家第一個駐華警務聯絡處——秘魯駐華警務聯絡處于2017年在中國設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新華網,2017年9月26日。
責編/賈娜 美編/李祥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