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斷。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黨和國家事業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廣大干部群眾信心倍增、豪情滿懷。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更加艱巨,全面深化改革到了攻堅克難、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國際上,全球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形勢復雜多變,中國面臨著完善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任。領導干部是各項事業的組織者、領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新時代新任務要求領導干部要更加敢于擔當。
“敢于擔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五條標準之一。他指出:“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為官避事平生恥。’擔當大小,體現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強調干部要擔當,更是敢于擔當的楷模和標桿。正是靠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敢于擔當的精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八大以來的短短幾年間,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了新時代。
敢于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中國共產黨的基因。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正是靠著無數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努力奮斗,中華民族才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五個敢于”是新時代干部擔當的具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敢于擔當精神作了具體的闡釋,集中體現在“五個敢于”,即“黨的干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以此為標準,樹立敢于擔當的意識,錘煉敢于擔當的勇氣,提升敢于擔當的能力,做到想擔當、敢擔當、能擔當,努力做敢于擔當型干部,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事業中錘煉黨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
要構建敢于擔當型干部評價體系,讓擔當型干部脫穎而出、有為有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把勇挑重擔、敢于擔當作為選拔、任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把敢于擔當的干部選拔出來、提拔上去,給他們施展才華、展現抱負的機會和空間。此外,還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勇于干事創業的干部免除后顧之憂,給他們撐腰打氣,讓他們放開膀子干。
東風浩蕩滿眼春,萬里征程催人急。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黨員干部要把使命記在心頭、責任扛在肩上,敢于擔當、勇于任事,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奮斗!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