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為新形勢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傳播方式,以黨刊黨媒為主渠道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加快完善微媒體平臺的相關道德法規(guī)制度建設。
【關鍵詞】微媒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人數(shù)已達7.72億人,普及率達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人數(shù)達7.53億人,其在網民中所占比例已經達到了97%。手機網民的持續(xù)增長促進了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各類微媒體的蓬勃興起,各式各樣的微應用迅猛發(fā)展,可以說人類社會已然進入了微媒體時代。
微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特點
微媒體主要通過現(xiàn)代網絡技術和數(shù)字通信技術向用戶提供信息傳播服務,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而言,可以說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它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超強的信息時效性。微媒體信息傳播為雙向互動性傳播,這種新的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大眾可以通過手機等智能設備直接參與信息發(fā)布,這種全新的融入模式激發(fā)了人們的信息傳播熱情,使得信息的時效性極大增強。
信息的海量化與碎片化。微媒體傳播以數(shù)字通信技術為基礎,其信息的傳播內容多是一段文字、幾幅圖片或者是一段微視頻,這就造成了網絡空間中信息海量化與碎片化的特點。
傳播方式的“裂變化”。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主要是依靠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向大眾發(fā)布內容。而在微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每個人都可以向外發(fā)布內容,而且傳播方式是一點對多點,然后接收到內容的每一個人又成為了新的原點,繼續(xù)向外傳播信息,這種傳播信息的速度和廣度可以說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因而,微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具有“裂變化”的特點。
微媒體時代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的沖擊
微媒體時代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性。在微媒體時代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tài)建設領域的主導地位,受到一定程度沖擊。原因是西方國家在微媒體傳播技術領域比我國發(fā)展要早,他們利于技術發(fā)展的先機,向其他國家灌輸其價值觀念,宣傳所謂的“普世價值”“自由解放”的西式言論,意圖歪曲馬克思主義理論,削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性,達到其政治目的。
微媒體時代沖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厚重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是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本身具有厚重性。而當前微媒體時代的傳播內容具有世俗化、復雜化等特點。因此,一些心存不良的微媒體,會用低俗、惡俗、虛假的網絡信息來吸引微媒體網民的注意力,引導出惡俗的網絡文化,不斷地沖擊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厚重性。
微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
面對微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所帶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我們要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正確引導微媒體網絡空間發(fā)展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融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科學合理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流程,主要是由傳播內容、傳播者、傳播方式、接收者這幾個要素構成。從傳播內容上看,高度凝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需要進一步轉化為具體的內涵、理念,創(chuàng)作出能夠便于社會公眾理解或喜聞樂見的內容,使之日?;⒕唧w化、形象化,實現(xiàn)其由理論話語向生活話語的轉換。而微媒體平臺正是一個集社會交往、休閑娛樂、教育咨詢于一體的綜合空間,與傳統(tǒng)媒體不同,親和性、娛樂性是其主要特點,面對新環(huán)境、新對象、新需求,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型傳播方式,就要在認真分析微媒體特點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利用微媒體的這些特點,認真尋找正確表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和內涵的話語形式,注重方法和途徑的創(chuàng)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微媒體網民的吸引力。微媒體在傳播形式上多采用超文本形式,如語音、圖片、視頻等技術,如果將這些新技術合理地運用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之中,將極大地增強教育過程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而且這種傳播教育方式與傳統(tǒng)做法不同,它能夠通過間接、隱形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傳導給廣大的微媒體網民,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以黨刊黨媒為主渠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前微媒體時代,黨刊黨媒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才能更好地引導輿論方向,增進社會共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是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fā)展。黨刊黨媒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緊跟技術發(fā)展的潮流,做到信息的快速跟進。微媒體傳播的主要特點就是信息反應能力迅速,微媒體關注的大多是社會熱點問題。因此,黨刊黨媒要適應這種新形勢的發(fā)展,在信息的傳播中把握主動權。除了傳播速度,在內容上也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與傳統(tǒng)媒體的說教不同,微媒體的內容都很“接地氣”,為應對挑戰(zhàn),黨刊黨媒要在內容編排設置上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加強內容的可讀性、生動性、趣味性,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堅持宣傳正能量。微媒體上信息魚龍混雜,為了吸引需求喜好不同的網民,微媒體自身會滋生許多不健康的思想,對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產生比較大的負面作用,作為黨刊黨媒要勇于擔當時代的責任,堅持正能量的宣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
三是加強鞏固其權威性,掌握話語主導權。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微媒體發(fā)布信息十分簡單快捷,而且其信息發(fā)布具有即時性,這就使得相關政府部門無法對發(fā)布的內容做到實時審核,為在微媒體上傳播虛假信息制造了土壤。所以,作為主流媒體的黨刊黨媒,就要為廣大網民做好去偽存真的服務,依據(jù)實事求是的原則,定期將微媒體上影響廣泛的虛假信息公之于眾,占領輿論信息傳播的高地,牢牢掌握時代的話語主導權。
完善微媒體平臺的相關道德法規(guī)制度建設。在微媒體時代,積極培育網民的網絡道德是強化網民網絡責任的關鍵。因此,必須要提高微媒體平臺內廣大網民和媒體從業(yè)者的道德認識。政府管理部門一要制定符合微媒體發(fā)展實際的網絡道德公約,敦促網民和相關責任人員對公約進行認真學習,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提高網民的網絡道德意識結合起來。二要做到獎懲并舉。一方面,對堅持遵守網絡道德公約的媒體要宣傳表揚,使其帶動整個平臺的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對違反道德公約的責任主體要限期做出懲治,規(guī)范其網絡行為。
在當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我們要用法治思維來破解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對微媒體空間中產生的各類問題,我們在對其進行研究的同時,要加快相關法律的立法速度,做到微媒體管理的有法可依。同時要嚴格執(zhí)法,對微媒體空間實行全面實名制規(guī)則,在保護廣大網民正常網絡活動的前提下,嚴厲打擊微媒體平臺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微媒體空間這一方凈土,促進微媒體空間健康發(fā)展。
(作者為中共唐山市委黨校講師)
【參考文獻】
①《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發(fā)布》,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網站,2018年1月31日。
②《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新華網,2014年2月25日。
③張筱榮、王習勝:《“微時代”背景下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年第4期。
④周宏:《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機制建設》,《理論導刊》,2014年第4期。
⑤陸樹程、楊倩:《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機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4年第8期。
責編/肖晗題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