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泰州國家醫藥高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十年三步走、力爭雙一流”戰略目標,努力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型特色園區、全球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
【關鍵詞】醫藥產業 高新區 泰州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融入“五大戰略”,系統謀劃未來發展
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推動前沿技術造福人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康中國”戰略,黨中央、國務院還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將引導全社會從全生命周期來關注健康,引領衛生健康事業從治病為主到防病為主。泰州醫藥高新區將瞄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緊盯產業前沿和市場需求,加速前沿醫療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為老百姓提供更具個性化、特色化、精準化的醫療技術,提供更多用得好、用得起的放心藥和健康服務。
落實“創新驅動”戰略,打造資源匯聚創新高地。泰州醫藥高新區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主體,應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加快集聚創新發展的新能量、新要素、新動能,在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真正打造成為各類創新資源匯聚的產業高地。
落實“國家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戰略,全面加速產業化步伐。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這項文件所引領的改革將大力推動生物醫藥企業發展。泰州醫藥高新區將搶抓這一戰略調整先機,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政策舉措等方面作重大調整,加快從企業引進變為產品引進,積極在上市許可人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中國醫藥城產業化步伐邁上新臺階。
落實“國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戰略,打造大健康產業新高地。大健康產業是極具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8萬億元以上,江蘇省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1萬億元左右。在此背景下,國家在長江經濟帶中把泰州作為國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泰州醫藥高新區作為全市大健康產業的“主陣地”,將從產業發展思路、六大產業布局、平臺支撐載體、營銷方式體系等方面作戰略調整,推動健康服務業與制造業高度融合、大健康產業各領域有機融合、大健康產業與健康城市深度融合,打造“立足長三角、輻射國內外”的大健康產業新高地。
落實“揚子江城市群”戰略,推動產業螺旋式上升。隨著江蘇省委、省政府“揚子江城市群”和“江淮生態經濟區”重大戰略的布局,泰州醫藥高新區將加快集聚特色產業、集聚創新資源、集聚高端人才,特別是重點抓好產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盡快在城市主體功能、規劃布局、設施功能、服務功能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調整,爭取獲得“揚子江城市群”戰略帶來的更多發展紅利,真正形成“產業推動城市、城市促進產業”的螺旋式上升發展。
加快“五個轉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從部省共建常態化制度化向爭取先行先試轉變,構建體制機制新優勢。以部省共建平臺為核心載體,放大部省共建效應,豐富合作共建內涵,爭取在上市許可人制度、新藥審評、前沿醫療技術應用等領域先行先試,爭創先發優勢。以江蘇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加快啟動綜合執法試點,真正形成“圍墻內的事幫辦、圍墻外的事包辦”的服務氛圍,讓科學家、企業家把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
從醫藥制造向兩業融合轉變,著力推動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搶抓國家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歷史機遇,緊緊圍繞“醫”和“藥”兩大主題,堅持以創新成果產業化為核心,持續推進醫藥高端制造業與健康服務業深度融合,在大力發展醫藥制造業的同時,全力發展醫藥研發外包、會展交易、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康健醫療等服務業形態,建設醫藥高端制造業的陣地和發展健康服務業的高地。
從企業集中向資源集聚轉變,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發揮龍頭企業引領示范效應,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提高產學研合作水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產業發展新態勢,瞄準世界產業發展最前沿,加速構建公共技術服務、人才、金融等支撐平臺,全力集聚高端創新要素資源,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搶占產業價值鏈高端環節,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從以藥為主向藥械并舉轉變,大力發展醫療器械產業。主動適應衛生事業由治療向預防轉變的新形勢,搶抓重大醫療器械國產化契機,以先期落戶的高端醫療器械為堅強依托,以國內唯一的新型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集聚試點為載體平臺,以江蘇省體外診斷試劑檢測中心為技術支撐,瞄準基因測試、核糖核酸、快速診斷系統等重點發展領域,緊盯國內外診斷試劑和高端器械重大新品、行業領軍企業,壯大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
從“產城一體”向“產城共榮”轉變,加快打造大健康特色產業新城區。堅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發展思路,完善載體功能,健全配套設施,以先進制造業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發展推進城市功能提升,以城市功能提升帶動產業集聚,實現產業與城市發展良性互動,加速形成“產城一體、產城共榮”新格局。
實現“五個突破”,培育發展新動能
突出項目為王,在培育發展動能上實現新突破。以項目大突破為著力點,努力提升項目招引建設質效。緊盯國內外龍頭企業和研發機構,緊扣主導產業,創新招商方式,力爭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個,開展各類招商活動不少于120場次。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把產業投資放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園區主陣地作用,加快建設一批重特大項目。
突出專業特色,在做強產業集群規模上實現新突破。重點推進疫苗及特異性診斷試劑產業集聚區形成比較優勢,規模體量全國領先;大力發展以抗體為代表的生物藥;推動以特殊醫學配方食品、高端保健品為代表的保健品產業形成特色規模;化學藥新型制劑產業化基地成為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產業化示范基地。全年力爭通過GMP認證的藥品生產企業達35家,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達40家,實現醫藥工業的全面爆發。
突出要素集聚,在加速創新資源匯聚上實現新突破。加快集聚全要素產業鏈創新資源,全面增強原始創新能力。一是加快建成大院大所合作載體。二是加快集聚高端人才。三是加快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并加快創建國家藥品進口口岸城市、國家疫苗臨床評價工程中心,建成藥物安評中心一期動物試驗區和二期藥物GLP安全評價平臺。
突出改革創新,在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上實現新突破。一是爭創先行試點。搶抓深化藥品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新機遇,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政策。二是爭創行政體制試點。探索整合全區“1+N”兩級管理架構,著力提升行政管理和開發建設效能。推行全鏈審批和不見面審批模式,完成“3550”改革目標。三是優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資本項目收入兌換便利化試點;放大醫藥企業股權投融資撮合平臺作用;加快醫藥高新區整體上市步伐。
突出功能完善,在提升產城融合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堅持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發展方向,完善城市規劃,完善商業、醫院、學校等功能。營造現代化、高品質創業環境,圍繞項目落戶、企業運營,加快推進標準廠房區七期、高端醫療器械集聚區四期等基礎產業設施建設。推動高新區結構優化、功能集成,加快推進康健醫療區、體育文創中心、商務金融中心、鄰里中心等配套載體設施建設。
(作者為中共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參考文獻】
①藍紹敏:《打造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區》,《新華日報》,2015年9月8日。
責編/谷漩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