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人民健康的道路上,淄博市借鑒學習“第一書記”做法,選派優秀年輕醫生到基層擔任“第一村醫”,深入基層開展健康服務工作。“第一村醫”工作開展了三大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第一,以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健康戰略抓手。針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弱、醫療衛生人才缺乏、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淄博市建立衛生人才向下流動通道、基層醫務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和患者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大醫院普通門診患者下沉,進而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第二,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為健康戰略核心。“第一村醫”為村民提供全面的健康咨詢、健康指導、健康服務和健康管理,并通過信息化推進基層醫療機構互聯互通,積極探索“互聯網+醫聯體”改革,努力為農村群眾提供第一時間、第一速度、第一實效的全方位健康服務。第三,以完善健康監督評價體系為健康戰略保障。淄博市將“第一村醫”帶動基層強基工程完成率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并印發“第一村醫”考核指標,明確四個主體職責,形成了區縣衛計局、派出單位、鄉鎮衛生院、“第一村醫”四方聯動的動態正循環。監督評價體系的完善保障了“第一村醫”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第一村醫”工作能夠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淄博市以“第一村醫”為切入點,將祛病和脫貧兩大任務有機結合,著力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啃下因病致貧的硬骨頭。“第一村醫”工作與健康扶貧相結合,對貧困地區重點傾斜,著力解決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水平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通過選派優秀醫生擔任“第一村醫”,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開展健康幫扶工作,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為健康扶貧注入了新的動力。“第一村醫”在開展健康扶貧過程中,始終堅持習近平新時代精準扶貧的思想,充分了解所在村的貧困戶數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貧困人口的健康等基本情況,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為患病貧困人口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實施分類救治,“健康一對一”精準施策,增強了健康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第一村醫”工作不僅包括疾病醫治,還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對貧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宣傳,普及健康知識,幫助貧困人口,特別是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有助于實現脫貧的長效性和可持續性。
“第一村醫”以落實共享發展理念為具體行動,補齊醫療資源不均衡不充分的“短板”,以促進健康公平。淄博市衛計委在大衛生、大健康觀念指導下開展的“第一村醫”工作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人人享有健康服務作為工作目標,努力提升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養。“第一村醫”以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和服務均等化為方向,將廣大鄉村地區的醫療衛生發展作為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戰場,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縮小城鄉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著力促進全民健康覆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第一村醫”以共建共享為基本路徑。“第一村醫”工作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實現政府牽頭負責、社會積極參與、個人體現健康責任,形成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第一村醫”在淄博市政府的規劃和領導下,由參與醫院組織實施,派出醫院主要負責人親自到村調研指導、幫助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干部職工全員參與,動員農村人口積極配合,形成“第一村醫”當先鋒、派出單位當后盾、全體干部職工齊上陣,全體農村人口共參與的共建共享的局面。“第一村醫”工作是共享發展理念在實現中的運用,有助于農村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淄博市“第一村醫”工作以農村人口的健康作為主戰場,著力推進健康強村工作,助力鄉村振興。通過選派“第一村醫”到基層,加大醫療器械等衛生資源的投入,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提高了農村的衛生服務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醫療保障。“第一村醫”為農村居民進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是群眾健康的守門員,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為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生態建設提供了健康的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更多健康的人力資源。“第一村醫”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健康基礎,為農村發展的注入了活力,激活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
責編/ 劉芋藝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