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協同機制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反復糾結于單向主體教育理念的糾偏,為匡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提升教育質量提供了新的教育范式。要發揮主課堂的育人功能,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科學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方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朋輩教育。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者 朋輩教育
【中圖分類號】D412.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實現這一教育過程的前提是教育者能夠貫穿于教育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就需要有形式多樣的教育載體、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以及無處不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這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然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僅僅局限于思政課教師和學工干部,學生會、社團、青馬學員,甚至每一名學生都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可能性。這就需要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理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者大格局的形成。
發揮主課堂的育人功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主體地位不缺失
我國高校要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任務,對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根本上樹立思想政治教育主課堂的陣地意識,才能從根源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地位不缺失。
一方面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在思想育人方面的地位。這既是宣傳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主要途徑,也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要實時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能夠解決和回應大學生在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遇到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另一方面要挖掘高校專業課程的技能育人功能。高校專業課程是大學生服務社會,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在專業課程的講授中專業課教師應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與社會熱點相結合、與大學生的思想建設與行為規范相結合,合理挖掘蘊涵在專業課之中的思想因素,在潛移默化中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達到顯性思想政治教育與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從思想和技能上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主體地位不錯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的重要工作,輔導員隊伍則是這項工作的主力軍,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走向信仰彼岸的擺渡人。為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教育部以“立標準、建機制、提質量、促發展”為思路,不斷推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進程,這個過程正是輔導員這一社會角色同其他社會角色區別開來的表現。
高校輔導員隊伍既具有教師身份,又具有干部角色,既是學校教師中的一員,也是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工作中,不僅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者,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正是在這種職業角色和身份彰顯的過程中輔導員實現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當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了自身的進步和發展,才能真正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價值形態。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一樣擔負著培養大學生政治素養、思想道德、行為規范的責任。與專業課教師的理論教育相比,輔導員與班主任更加側重于從實踐養成的角度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統籌發展理念下將輔導員、班主任隊伍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結構中去,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從根本上形成教育合力。
科學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方向,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價值不越位
高校宣傳部門作為高校黨委的喉舌,是重要的輿論與宣傳工具,在高校的各項工作中擔負著灌輸、傳播、號召和教育等功能。高校宣傳工作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工作中體現為導向功能和保證功能;在政治理論教育中體現為認識轉化功能和育人功能;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中體現為凝聚功能與激勵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工作始終存在著人本位與社會本位之爭。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特殊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追求人的知識與道德能力的發展,但更需要關注的是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即如何實現大學生道德素質的自覺。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為社會發展服務,就必然存在于社會客觀環境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促進青年學生社會存在性的形成,從生活技巧、性格特質、知識技能等方面促進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化。也就是說,大學生思想宣傳工作過程既要考慮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現實訴求,又要考慮學生自身需要和身心發展水平,即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的定位“高度”要適中,保證大學生經過努力能夠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達到這個“高度”。這不僅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追求,更是保證高校思想工作方向的基礎和保障。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朋輩教育,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者無處不在
由相同或相似背景、成長經歷、共同語言的人共享信息、經驗、方法,從而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被稱為朋輩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調動朋輩互動,可以發揮朋輩教育能夠不斷發揮優秀學生群體的榜樣示范效應,延伸教育方法和教育空間,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無時不有、無時不在的目標。
提升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一項基本原則就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由于朋輩互動來源于學生群體,這種優秀群體的榜樣示范作用更容易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從主體方面來講,要充分發揮學生會、社團聯合會、輔導員助理、青馬學員等群體的榜樣和激勵作用;從教育形式上來講,要深入挖掘成長沙龍、理想與成長報告團、典型事跡報告會等形式的示范作用;從教育載體上來講,除傳統意義上的交流與講座外,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如QQ、微信、微博、貼吧、校內論壇等途徑創新教育載體。朋輩教育在內容、方法和載體方面的優勢,使得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學校真正的性質和方向不由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決定,也不由教學大綱等決定,而是由教學人員決定的。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也在不同場合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和實踐工作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鄧小平同志指出,“政治路線確立了,要由人來具體地貫徹執行。由什么樣的人來執行,是由贊成黨的政治路線的人,還是由不贊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間態度的人來執行,結果不一樣”。所以,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養必須運用系統的觀念統籌規劃好各項因素,處理好各種關系,使各部分因素切實融入整體之中,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者整體結構的協調發展。
(作者分別為長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基地教授;長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大學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6B8)和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林省省屬院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6B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楊亞庚:《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與價值實現》,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
責編/宋睿宸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