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而高校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重要平臺。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實施創新教育戰略,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高校創新教育戰略的建立與實施,需要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創新教育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全面落實創新教育模式。
【關鍵詞】創新 高校 人才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的核心要義是在創新環境和創新制度下,由創新型人才實施的創新行為,而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要有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是具備創新能力、擁有開拓精神、能夠開拓新局面、可以對社會進步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有兩條途徑:一是學校培養,二是社會鍛造;學校培養是基礎,社會鍛造是條件,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都是創新型人才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我國高校應建立和實施創新教育戰略,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質量,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創新教育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
創新教育戰略是高校為了推動創新教育行動而建立、實施的一系列理念、目標、措施和手段。創新教育戰略是系統化的整體工程,從理念到行動、從目標到手段、從實施到評價,需要全員參與,需要覆蓋全部教學環節,需要從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考核等方面全方位落實創新教育思想。
要樹立創新教育理念,明確創新教育的內涵。建立、實施創新教育戰略,要明確什么是創新教育。創新教育要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既不能把創新教育泛化,把不相干的活動都作為創新教育;也不能把創新教育狹義化,限定于某些活動或某些課程。通常來說,創新教育是以啟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為原則的教育活動,其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并提供創新型人才,但這只是創新教育的一方面,創新教育的另一方面是教育自身的創新。因此,綜合來講,創新教育是以創新的教育方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實踐。創新教育不僅涵蓋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的培養,也涵蓋創新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氛圍、創新目標、創新內容等。
要建立完善的創新教育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規范創新教育行為。首先,要在大學章程中明確提出創新教育的思想、指導原則以及總體要求。要在大學章程中明確提出用創新教育的理念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導人才培養的模式,旗幟鮮明地提出用創新教育的理念指導教學活動、建設育人環境、評價育人成果。
其次,創新教育的內容應進入高校培養方案。要在大學各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明確創新教育的內容和培養環節,通過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環節等體現創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把創新型人才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明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標準。
再次,要建立符合創新教育要求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教育既要有規范,也不能作硬性規定,因此,要結合相關專業、課程進行靈活應用。同時,實施創新教育需要高校下放管理權限,充分發揮教學院系的教學與管理職能。
最后,要建立健全適合創新教育的行政管理和學術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符合創新教育要求的教學管理制度。比如,為了保證混合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作用的發揮,應采用小班式教學;為了保證討論的充分性,上課時間可以延長到三個小時一堂大課等。二是要完善學生的選課制度。要保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選課,增加選課的門數和次數。同時,可以讓同一專業的學生學習不同的課程。三是要完善對學生的考評制度。對學生的考評既可以是課堂考試,也可以是論文考查;既可以是書面考試,也可以是實踐考查。四是要采取靈活的學制。創新教育要求學制靈活,既可以提前畢業,也可以休學去實踐,實行真正的學分制;要淡化專業,強調柔性,使學生按照興趣進行選擇,強調基礎和能力。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全面落實創新教育模式
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探索創新教育的方法。首先,教師應掌握培養發散性思維的方法。其次,應推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應進行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以課堂為主向課內外綜合發展、以結果評價為主向結果和過程相結合的轉變。再次,應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應遵循從依附性到相對獨立性、從被動性向相對主動性、從單一性到相對多樣性轉變的原則。最后,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創新,比如嘗試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混合式教學、問題引導式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法等。
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形成不斷的創新能力。首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相關教育活動具有密切的關系,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興趣。因此,可以通過背誦、查閱、做實驗、課堂作業等方法,將學生的角色從以往純粹的聽眾轉換成課堂的重要參與者。其次,通過適當的鼓勵與點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熱情。學校和教師應在創新教育活動中使用各種激勵措施,以保障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最后,要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感,使學生在觀察、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基礎架構,認清根本原理。通過探討與溝通,更具針對性地創造出令人自豪的新的“研究成果”。
要全面落實創新教育模式,確保創新教育有效推行。首先,課程大綱和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只有從教學內容入手,才能實施創新教育。從創新教育的宗旨來看,自編教材更能反映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體現創新思維的訓練。不能把學習的內容僅僅限定在教科書上,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材料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通過搜集和閱讀參考材料,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查閱文獻的能力。其次,創新教育的平臺就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注重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共同組成課堂教學活動,在理論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在實踐課堂教學中要強化創新能力的訓練。同時,實踐課堂是理論課堂的延伸,實踐活動不是盲目地動手,要有一定的理論作為指導,實踐的目的是驗證、發現規律和現象。再次,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要密切配合。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構成了完整的“教”和“學”,現代教學理念中的課外學習具有課內教學時間的三倍以上,在討論式教學方法下,如果沒有課前的預習,就無法進行課堂討論。而課后訓練是知識應用的必要環節,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課后進行的。最后,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要相互配合。創新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社會要為學校和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實踐場所。
(作者分別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山東省高校實施‘創新教育’戰略研究”(項目編號:ZC15115)成果】
【參考文獻】
①許青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②徐先鋒:《研究性教學與創新性教育探討》,《科技信息》,2011年第31期。
③王浩、常會慶:《我國大學創新教育研究綜述》,《教育觀察》,2015年第11期。
責編/孫渴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