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建設對跨文化人才產生了新的需求。以“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需求為基本導向,建立科學、精準的跨文化人才培養體系,使更多優秀的跨文化人才參與到對外交流中,有利于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層次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跨文化人才 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4 【文獻標識碼】A
跨文化人才是我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資源,是各項對外交流實踐的先導力量,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潤滑劑”的作用。培養跨文化人才有利于消除文化隔閡,與各國進行高質量的對話溝通,以實現高效互動,順利達成共識。
“一帶一路”建設對跨文化人才的新需求
“一帶一路”建設要求跨文化人才具備傳播民族文化的責任心理,開放包容的世界視野,良好的學習功底及對外交際能力,要擁有相對完備的語言、法律、制度等文化知識儲備,實現內在情感、思維認知以及行為實踐的有機統一。
主動承擔起傳播民族文化的責任使命。“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一條經濟發展之路,也是一條文化回歸和傳播之路。需要跨文化人才積極努力地將我國的優秀文化對外傳播,擴大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交流涉及面廣,相較于企業間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涉及到的內容更為廣泛。不同國家的人民傾向于接受哪一種文化和文化傳播方式、文化禁忌是什么,需要跨文化人才充分了解和掌握。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和而不同”,跨文化人才要依靠自身對多元文化的熟知和靈活應用能力,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文化交流中,將中華民族友善天下、追求和諧以及弘義融利的哲學思想傳遞出去,使各國人民更加了解“中國故事”,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各國人民的互動交流奠定基礎。
具備高水平的多元文化學習能力。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有了“走出去”的能力,需要更多了解各國風土民情、文化特性、體制機制以及法律法規的跨文化人才。這些跨文化人才應廣泛分布在企業、政府機關以及社會機構、高校之中,通過參與經濟、文化以及學術等交流活動,與各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要求跨文化人才應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擁有自主學習和自我塑造的意識,不斷依靠個人的努力學習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對不同文化的吸收、適應和駕馭能力。
提高國際視野下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包含了交際知識、禮儀、技巧等要素,是跨文化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良好的國際交際能力要求跨文化人才要擁有理解能力、感知能力、融匯貫通能力及尊重文化、敬畏文化的胸襟和修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對不同的社會現象和價值觀的碰撞,跨文化人才要不斷增強敏銳的思辨能力,掌握科學的交流策略與技巧,展現禮儀涵養與氣質風范。在“一帶一路”跨文化交流互動中,根據交往情境主動調適、靈活變通。多年來,我國的跨文化人才培養主要針對西方發達國家,目前需要針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精準跨文化人才培養。“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國家眾多,社會環境多樣化、文化底蘊不同,要求跨文化人才具備世界視野、開放的思維,掌握除英美文化以外的多元文化整合及應用能力。
跨文化人才培養體制尚不完善,人才流動不暢通
不斷培養各類跨文化人才是保證“一帶一路”建設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在跨文化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涉外跨文化人才比例失衡,使涉外人員對與我國文化差異明顯的歐洲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缺少了解。然而,“一帶一路”建設要與沿線數十個國家及地區進行交流互動,因此文化人才“一邊倒”的問題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高校是培養跨文化人才的主要陣地,但目前來看,我國的跨文化人才培養任務主要由語言院校及綜合大學的語言專業承擔,同時部分涉外企業也在企業運行中承擔了部分跨文化人才社會教育的任務。但總體來看,跨文化人才培養的組織性、計劃性以及針對性不強,缺少獨立的跨文化人才培養機制,教育主體結構比較單一。高校仍缺少俄語、泰語、韓語、阿拉伯語等小語種的師資力量。在課程設計方面,仍然缺少對各國禮儀、民風民俗、法律制度等內容的教育。同時,潛在的社會教育力量沒有得到充分整合,在線教育及實訓平臺不健全,抑制了跨文化人才的培養和輸送。
跨文化交際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需求,在未來,各國之間的交往將更加密切,發展“一帶一路”不僅要最大程度地培養本國人才,同時還要注重引進外來優秀人才。增進跨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動,增強中外人才之間的學習與交流,對健全跨文化人才結構而言十分關鍵。目前,我國的跨文化人才培養仍缺少國際交流學習的機會,在人才流動、培養及派遣學習等方面缺少制度設計,導致跨文化人才的實踐鍛煉不足。同時,各國留學生的比例仍有待提高,青年人才交流機制需要進一步創新。
加強跨文化人才培育,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從大局出發優化跨文化人才培養的制度設計。從實踐經驗來看,導致跨國經濟與文化交流不足的關鍵原因,是跨文化人才短缺,現有人才的跨文化能力不足。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一帶一路”建設經驗的不斷累積,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宏觀人才需要進行科學把握。對不同國家、行業、項目的人才需求進行科學統計分析,以需求為導向,及時優化跨文化人才養成的頂層制度設計。推進跨文化人才養成計劃落地,以跨文化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為主線,科學制定國際跨文化人才聘用及培訓制度。整合企業、高校及海外團體機構的力量,建立跨文化人才庫。
優化跨文化人才的培養模式。承擔跨文化人才培養任務的高校要加強教育及管理體制改革,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對跨文化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不斷強化國際意識,從大局出發,開闊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進一步樹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理念。搭建跨文化人才培養的優秀師資隊伍,完善課程體系設計,培養跨文化人才的文化責任意識。多措并舉地為實現高校學術科研的國際交流及探討創造有利的機會和條件,有效增強國際交流能力。在專業教育中,要不斷提升跨文化培養意識,將專業教育與跨文化教育融合起來,努力塑造跨文化型專業人才。建立面向社會、面向國際的跨文化人才培養在線教育培訓平臺,使專業跨文化人才培養與群眾自學跨文化知識結合起來,以跨文化精英為引領,全面提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者的跨文化能力。
繼續堅持跨文化人才的“引進來”與“走出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政策環境。啟示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培養跨文化人才,應不拘一格、大力選拔,搭建與“一帶一路”建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跨文化人才聚集高地。為此,要繼續堅持跨文化人才的“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面向“一帶一路”建設的沿線國家擴大人才招聘力度,挖掘和重用各國優秀的跨文化人才,使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同時,需加大資金投入,增強企業、院校人才的海外派遣學習力度,吸引優秀的海外留學人才投入“一帶一路”建設,使人才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共同構成跨文化人才國際流動機制,增強各國跨文化人才的資源儲備,使跨文化人才的智慧與活力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充分的釋放。
(作者為中國礦業大學外文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陳海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第6期。
②辛越優、倪好:《國際化人才聯通“一帶一路”:角色、需求與策略》,《高校教育管理》,2016年第4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