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服務是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社區居民和其他制造業的紐帶。因此,提供優質多元的社區服務,需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補充非政府組織的短板,增加公益類的活動和其他服務的質量控制;通過服務平臺的建設以及服務業產業鏈的打造,為社會資金進入社區服務產業提供途徑。
【關鍵詞】多元主體 共建共享 社區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識別碼】A
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是實現社區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社區多元主體的共建共享能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有效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改善民生以及促進社區的繁榮發展。
提供優質多元的社區服務將成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提供優質多元的社區服務有利于增加城市長效的現金流。社區服務是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社區居民和其他制造業的紐帶。社區服務針對終端消費者,盡管處于末端層級,經營內容細碎,但所涉及的產業鏈龐雜。因此,深化社區服務,一方面實現了服務業的發展與升級,為城市帶來長效的現金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消費帶動其他制造業的發展,為城市和地區可持續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提供優質多元的社區服務有利于創造城市的經濟增長點。社區服務具備廣闊的市場,涉及養老產業、美麗產業、教育產業等一系列領域。盡管社區服務的整體市場廣、潛力大,但社區服務相對零散,仍然有待整合、需要深入探索服務模式。廣闊的市場促進多種產業發展,通過社區服務為城市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計劃經濟時代,社區服務完全由政府包辦,優質的社區服務對于政府而言成為一種負擔。而在市場經濟時代,優質的社區服務只要受到市場的認可,不僅可以將社區服務持續不斷地運轉下去,還可以通過社區服務擴展服務行業,形成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提供優質多元的社區服務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社區居民對于城市所提供的社區服務要求逐漸提高,提升社區服務的品質成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筆者在研究雄安新區應當提供何種城市環境吸引高端創新人才時,曾對一些高端的海歸人才做過調研。研究發現這些高端的海歸人才拒絕被動的時間消費,比如,大量的通勤時間。他們更傾向于主動進行時間的安排,例如,運動鍛煉、讀書學習等。此外,現代年輕人具有多元化目標和差異化選擇的特點。為了吸引創新人才并獲得優質人力資源,提供優質多元的社區服務將成為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方式。
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在多元社區服務中的新角色、新范式
在傳統社區服務框架下,企業提供簡單的有償服務,針對某單一社區的需求,形成小商業、小餐飲、物業服務、保潔等小型企業。盡管單一社區的需求有限,所有社區需求的服務總和卻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基于商業層面的巨大市場和未來發展潛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社區服務這個領域當中。另外,因為社區是市民居住的空間,社區中提供的服務和社區的環境也更被居民所重視,更受到社區居民的監督。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運而生了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需要承擔起部分非政府組織的社會責任,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電腦pc端等信息工具,建立多元主體共建的社區服務體系框架,為居委會、街道、居民和各類企業搭建社區共建平臺。作為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一方面需要補充非政府組織的短板,增加公益類的活動和其他服務的質量控制;另一方面,通過服務平臺的建設以及服務業產業鏈的打造,為社會資金進入社區服務產業提供途徑。
在國家公共服務創新政策支持下,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通過運用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扎根于基層,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打造一站式社區共享平臺,創新構建多重的社區服務體系范式。具體而言,需要搭建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24小時的社區服務共享平臺,以線下服務和社區大數據為核心的支撐體系,以購物、生活、物業、公共服務、信息與交互為多板塊服務內容,形成移動端、電視端、PC端、400電話端、門店端等多類服務觸點的服務頻道和無限種商品。通過線上平臺與線下配送體系,為綜合性多角度的社區服務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撐,大大改善了社區服務的功能性與實效性。通過全新的社區服務標準和服務體系,為社區居民提供質優價廉、及時便捷、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為社區提供凝聚人、空間等各方資源的共享載體;為供應商提供對稱、有效信息獲取以及運營平臺;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促進全國社區服務產業的升級轉型,同時也為探索新型社區服務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應具有責任感,并延展社區服務產業鏈
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作為多元主體共建社區服務體系中的平臺方,需要有包容、開放的態度以及為社區服務的責任感。一是社區服務需要有包容性。社區服務的對象是各類社區居民,需要跨過冷冰冰的電子設備,實現有溫度的社區居民依賴。對于生活困難的社區居民,通過社區服務平臺整合幫扶資源和需求,開展咨詢、交流等惠民服務活動,建立志愿者時間銀行和志愿者社會信用體系。二是多元主體共建的社區服務平臺需要企業、居民和街道等各個群體的信任,這離不開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的責任感。在運作過程中,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必須為社區居民把好關,把好產品的質量關和服務的質量關,完全按照規定在框架內進行嚴格的審批,絕不讓消費者承擔商品劣質的風險,以社會責任感為社區打造了質量的“保護傘”。
社區服務內容的繁雜是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需要克服的難題。社區服務平臺型企業可以通過規模打破社區服務產業化的瓶頸,以規模效應建立起以社區服務延展出的眾多產業鏈。每一個服務都會擴展出一條產業鏈,以養老餐為例,養老餐的產業鏈延展出包括中央廚房、菜品開發、冷鏈配送和基地種植等產業,實現集中規模種植、采購、集約生產來實現菜品的質優價廉,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有利于提高標準化、工業化程度,形成集約化、標準化的操作模式,讓家庭廚房勞動社會化,更科學地保障社區居民的食品安全。類似實體生產產業鏈還包括其他銷售內容,比如,國安社區通過精準扶貧與電商平臺相結合,搭建了“國安社區·貴州扶貧特產平臺”,通過區域產業鏈資源整合,實現了F2C工廠端采購直達城市用戶的新型交易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區域產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通過精準扶貧與地方政府合作探索PPP模式,共同打造區域物流供應鏈發展的新模式,降低商品物流成本,共同發展電子商務。通過整合社區各類需求,實現規模化效應,延展出以社區服務為核心的產業鏈。一方面,通過產業鏈的搭建,完善社會資金的進入端口;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鏈進行更嚴格、更有效的管理,提升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
(作者分別為天津大學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學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訂餐網站暗藏無照餐飲店:除了執照沒有什么都有》,《北京青年報》,2014年9月1日。
③趙燕菁:《城市化2.0與規劃轉型——一個兩階段模型的解釋》,《城市規劃》,2017年第3期。
④季鐵:《基于社區和網絡的設計與社會創新》,《湖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⑤朱海洋:《連鎖商業視角下的消費環境與城鎮居民消費行為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⑥《李曉江談雄安:最好的規劃,就是要讓它富有彈性》,中國新聞周刊網,2017年10月16日。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