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諧的勞資關系有利于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是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也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貢獻與社會責任。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構建和諧的企業勞資關系、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理順企業內部關系、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和諧 勞資關系 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49.26 【文獻標識碼】A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增加就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和諧的企業勞資關系是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社會化維權作用,對構建新型的和諧勞資關系,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諧的勞資關系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和諧的企業勞資關系對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的凝聚力對企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的,企業的這種性質與特點決定了勞資雙方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利益矛盾和沖突,同時勞資雙方又存在共同的利益。企業如果能夠正確處理好雙方之間的關系,實現互利共贏,有利于激發和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和諧的勞資關系對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企業不僅創造了可觀的利潤,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員工借助企業提供的崗位平臺為社會創造了寶貴財富,企業與員工之間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人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更是企業蓬勃發展的根本。企業家只有充分認識員工的重要性,努力營造和諧勞資關系,尊重員工主體地位,珍惜員工勞動,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和諧的勞資關系也是企業對社會作出貢獻與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礎細胞,在促進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重要責任,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要想長遠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把承擔社會責任作為自身經營發展的一項重要職能。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是承擔一定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當前企業勞資關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個別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利益差距日益擴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個別企業雇主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與員工追求薪酬待遇最大化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由此引發的矛盾糾紛呈現出上升趨勢,為勞資雙方不和諧關系的出現提供了可能。一旦法律監督不到位、不得力,就有可能引發勞資糾紛。
企業雇主與員工之間的地位不平等。根據勞動力供求關系規律,當勞動力供求處于平衡狀態時,企業雇主與員工雙方就處于等價交換狀態。反之,勞動力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都會打破平衡狀態。目前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總體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企業雇主對勞動力選擇的空間較大,在雙方關系博弈中處于主動地位。企業勞資雙方這種不平等狀況的存在,使勞動者思想、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剝奪感,勞動者為維護自身利益必然會采取措施應對,由此引發勞資雙方矛盾和糾紛的發生,進而引發勞資雙方關系的不和諧。
少數企業工會組織不健全,工會應有的職能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目前少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工會組織不健全,沒有覆蓋到全部員工,多數農民工沒有加入工會。同時,即使有的企業建立工會組織,但其自身的職能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工會主席一般由資方任命,實際上成為不能代表勞方利益的象征性組織。正是由于企業工會的這種依附性,致使企業工會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削弱了其工作職能。當員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企業工會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發揮,而導致勞動者同企業雇主談判時處于被動地位,難以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予以解決。此外,個別企業工會代表員工與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多流于形式,合同中對勞動時間、保險福利、休息休假等的規定得不到較好兌現與落實。因此,企業工會在員工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也就逐步降低。
構建和諧企業勞資關系的主要措施
積極營造和諧的企業勞資關系氛圍。企業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法律,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完善企業管理制度,為員工合法權益的維護和實現提供保障。同時,企業要積極培育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圍,使企業主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擰成一股繩,形成工作合力,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與成就感,充分激發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企業還要營造一種相互溝通的氛圍,無論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與一般員工,還是員工之間,建立定期溝通制度,暢通內部溝通交流渠道,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實現信息交流,增進相互間的信任與理解,進而達成共識,實現合作。
加強企業工會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作用。企業工會作為勞動者自己的組織,承擔著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能。同時,企業工會組織也是聯系企業勞資雙方的重要橋梁與紐帶,為企業發展,增進團結,改善生產環境,構建和諧新型企業勞資關系發揮著重要作用。要積極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工會組織,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提高工會在企業的覆蓋率。同時,要充分發揮企業工會職能作用,突出獨立性與代表性,使之真正成為代表員工意志,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平臺。對企業工會組織自身而言,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企業工會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認真把握維護企業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與工作原則,完善工作機制,擴大宣傳影響。引導廣大員工特別是農民工群體積極加入到企業工會中,提高企業工會組織的覆蓋率,在勞動合同簽訂、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等方面積極發揮應有作用,以實際行動維護員工的各項合法權益。
以企業工會為紐帶,引導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建立勞資雙方利益共享機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吸引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已成為企業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形式。讓員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不僅能夠充分保證員工在企業決策管理中的表達權、建議權,特別是在一些涉及到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上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且有利于增強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聯系,消除相互間不必要的猜忌和誤會,理順內部關系。一方面,對企業員工來講,通過參與企業生產管理,增強了主人翁的榮譽感與自豪感,調動了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企業管理者來講,通過與員工一起共同管理企業,減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密切了相互間的關系,為企業發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為企業發展帶來雙贏局面。
不斷提高廣大員工的法律維權意識與職業技能。由于個人條件的限制,員工在勞資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企業資方侵犯員工權益,損害員工權利的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種狀況,員工應當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不斷提高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以出色的表現贏得別人的尊重,實現人生價值。二是要堅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作為員工來講,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通過正確途徑積極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因此,要不斷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企業勞資雙方都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來減少雙方的矛盾摩擦,維護各自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切實減少或避免因法律意識或法治觀念淡薄造成的不必要的矛盾糾紛的發生,為構建和諧的企業勞資關系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為通化師范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姚先國:《民營經濟發展與勞資關系調整》,《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
②周道華:《政府與勞資關系的和諧》,《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責編/肖晗題 美編/楊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