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引發的信息革命與產業巨變,加快了我國社會的動態化、開放式、多元化轉型,這就要求政府必須轉變思維方式、創新管理機制,更為充分地發揮統籌、引導和治理的職能作用。在立足互聯網生態的發展實際中,我們要以優化、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為突破口,不斷完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 政府管理 政務服務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在互聯網時代,政府面對管理對象、治理環境以及發展重點的改變,既要加快頂層設計優化、推進制度深化改革,又必須正視與妥善解決網絡公共安全危機、網絡犯罪等一系列新問題。因此,充分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及時轉變思維方式、持續完善機構與職能的設置,加快實現從“管控管制型”政府到“監管服務型”政府的全面轉型,無疑成為了現階段我國政府管理機制創新的題中之義。
互聯網時代政府管理面臨的挑戰
傳統行政管控思維較為固化。一是在一元化、靜態化的社會生態之中,政府的管理對象普遍具有固定性、被動性等特征。二是我國的社會管理制度以政府為主導核心,較為傾向于利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資源配置,從而導致了企業和社會組織的自我治理能力較弱,且易造成相對保守、淡化法治以及缺乏公共契約意識的發展環境。而互聯網時代的全面發展,讓自由、法治、開放、共享成為了新時期社會主流的發展共識,催生出了更為多樣化的新業態、新階層。與此同時,也讓政府面對的管理對象和環境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因此,現有的“重權力管制、輕服務供給”的管理模式已無法契合新時期社會的發展需求,政府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就需引入權力清單機制。
個別地方政府對新型產業生態的引導力不足。在互聯網經濟成為新時期社會變革驅動力的背景下,個別地方政府在管理體系上存在的一系列缺陷與積弊被進一步放大,從而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影響了社會滿意度、削弱了互聯網經濟對其他產業的帶動效力。不過,近年來,我國加快了政府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明確了壓縮管理層級、合并管理流程以及擴大橫向管理等改革重點。然而,由于個別地方政府的官本位思維、地方保護主義以及唯政績為先等觀念的根深蒂固,導致了政府管理模式的扁平化、一體化推進普遍較為遲緩,對行政管制的依賴依舊較強,并未能達到充分引導、積極推動互聯網經濟良性發展的預期效果。
個別地方政府應對網絡公共安全危機的能力有待提升。建立自由、開放、安全、共享的信息傳播環境,是確保互聯網經濟協調、高效發展的基礎之一。政府作為權威性信息數據源的輸出中心,對互聯網經濟生態發揮著關鍵性的參照、引導以及保障等作用。然而,當前我國網絡社會的輿論秩序建構、交易安全保障、網絡產權保護以及對網絡違法行為的打擊等,仍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相關立法尚未健全、執法方式有待改進。所以,在監測、確定、懲治各類網絡犯罪時,往往會顯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局限性,難以產生足夠的約束力、威懾力以及影響力。此外,在對網絡公共安全危機的應急處理上,個別地方政府部門引導輿論走向、主導議題設置的能力較弱,從而導致個別地方政府部門服務互聯網經濟的效用大打折扣。
確立以服務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立扁平化的服務型管理機制,提高政府對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的引導力
一方面,政府要秉持“以民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減少行政管理層級,建立網格管理工作體系,不斷加強服務管理隊伍建設,創建以公民需求為中心的服務機制。一是結合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新業態、新階層,讓制度建設更符合社會發展潮流,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群眾。二是緊密結合互聯網時代政府管理的現實需要,采用科學有效的宣傳方式,強化行政服務理念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服務氛圍,消除傳統行政文化的不良影響,突出民本意識。三是積極鼓勵公民參與,暢通公民訴求表達渠道,給予公民更充分的監督權,逐步形成服務理念的外驅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扁平化的服務型管理機制,為群眾提供更有效、更直接的公共服務。結合民生需要,實施權力下放,釋放體制活力;加快政府部門整合力度、減少層級、厘清關系,不斷增強體制內生活力,提高行政運作效能,建立規范、高效的行政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公務員隊伍整體素養,以人民滿意或不滿意作為服務標準,提高服務的質量。
將引導互聯網經濟良性發展、推動社會科學轉型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加速相關專項立法,完善具體的管理制度。圍繞互聯網基礎設施進行長效建設,重點扶持以物聯網、云計算以及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生代信息技術,持續提高互聯網的應用效率、不斷降低綜合使用成本、擴大應用與普及范圍,逐步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化基礎建設新生態。在此基礎之上,政府則需實現從“行政管制型”到“監管服務型”的全面轉變,合理借鑒互聯網思維,穩步進行簡政放權,充分調整市場監管權力結構,規避多頭監管、職能重疊,遏制市場失靈現象,將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進行有機結合,持續激發互聯網經濟活力、凝聚新時期社會發展共識。與此同時,發揮政策優勢,有針對性地調整、完善以及創新現有的政府管理理念與制度,基于促進主體多元化、責任分散化和機制合作化的管理原則,通過專項財政支持、稅收減免以及綠色審批通道等優惠政策,調動中小企業發展、創新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引領力。
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新型管理運作模式,全面提高政府應對網絡公共安全危機的能力
充分利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以及論壇等互聯網媒介平臺,逐步實現政府事務的公開化,形成規范、透明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機制;依托互聯網經濟發展,全面了解民眾權益訴求,不斷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的精細化、可追溯性,不斷打通制約信息互聯互通的體制、機制,將推廣和普及在線政務、打造智慧政府作為改革重點;逐步擴大政府部門協同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范圍,提升各方協同工作效率,借助大數據分析、云計算技術以及移動終端平臺,不斷跟進完善政府治理信息系統與決策系統,引導互聯網產業良性發展、助推社會科學轉型,由此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務效能與治理水平。此外,要強化整體性治理與大數據應用。加快推動互聯網發展聯盟建設,借助政策幫扶強化行業內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及合作共贏。同時,借助互聯網逐步開放政務、鼓勵社會各方參與公共事務,推廣協調跨組織邊界的治理模式,整合分散的社會力量,提供更為整體化的公共服務。
面對網絡時代突發的公共安全危機事件,首先,應完善網絡安全法治體系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已經頒布實施,但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立法觀,并適當借鑒國外的網絡安全法治體系建設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制定適合我國的網絡安全法治體系,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不斷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執法力度,不斷提高網絡安全問題的處理水平。最后,在出現網絡公共安全危機時,政府部門要迅速反應,查清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當前網絡輿論走向,不斷提升主導議題處置能力,為網絡環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為湖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講師)
【注:本文系2017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鄂教思政函〔2017〕3號)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何哲:《以“互聯網+政府服務”實質推動簡政放權》,《中國行政管理》,2016年第11期。
②翟云:《政府職能轉變視角下“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路徑探討》,《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
③王惠:《“互聯網+政務”在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行政與法》,2018年第2期。
④李佟劼:《“互聯網+政務”:創新與發展》,《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7期。
責編/肖晗題 周小梨(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