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即“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要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要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以該要求為引領,以黨建為核心,以上圍老村為試點,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打造具有上圍特色的“一引領雙示范三聯動”的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城中村“環境提升、文化傳承、全面開放、共建共治”的新路子,為城中村綜合整治提供“上圍”樣本。
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狠抓“四個堅持”謀發展
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搭建了社區黨委-上圍藝術村黨支部、黨員志愿服務促進協會黨支部-各社會組織及第三方機構的組織體系,通過強化組織引領和發展引領,強力推動藝術村快速發展。
一是堅持綠色發展,推動城中村綜合環境提升。將上圍村提升改造列為提升城市品質的重點精品工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黨員干部深入一線與社區干部溝通、征求原村民和外來藝術家意見,不斷完善上圍藝術村規劃方案,實施雨污分流、公廁改造、垃圾清理、肥田計劃等措施,大力提升村內基礎設施水平,形成一批城中村樣板路、景觀帶,吸引全國各地不同領域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
二是堅持產業結構優化,以文化產業振興鄉村經濟。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通過深入調研、綜合論證,依托村內歷史人文優勢,對原有的幾座碉樓和50多個客家老村屋進行藝術“再造”,開展上圍當代藝術展覽、藝術學術講座、藝術市集等活動,激活村落內現有的歷史文化元素,實現了文化留存與延續,將原來凋敝破敗的城中村建設成為一個集藝術化改造、環境治理于一體的生態藝術基地,成功申報第十四屆文博會配套活動點,兩年內藝術村及周邊地區房屋租金翻番。
三是堅持全面開放,培育城中村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街道黨工委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培育城中村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邀請建筑、歷史、文化和藝術等專業設計師,從多角度對上圍村的更新進行探討,成功舉辦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上圍藝術+實踐分展場活動,直接參與的市民和各界藝術大咖超過4000人次,世界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多媒體影像創作營在上圍啟動,與國內外頂級美術館及藝術家有著廣泛合作的藝術企業專門為上圍制作“上圍國際公共藝術節”策展方案,開展了2018年文博會相關活動。
四是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外來人口融合共治新模式。建設“1+N”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圍繞“黨建+藝術+公益”理念,建設黨群服務中心、黨群驛站、樟坑徑綠道黨群服務V站;建設人才服務平臺,對上圍公園進行提升改造,建設凸顯“黨建+藝術+人才”理念的主題藝術人才公園,提供包括政策咨詢及業務辦理、閱讀、休閑、鍛煉、生活服務等便利服務;對藝術村現有的存量用房進行綜合整治,統租運營,建成藝術人才公寓和便捷酒店供藝術人才長租或臨租;對上圍老村屋實現統租,指導原村民和外來藝術家租賃雙方規范租賃合同,徹底解決藝術家創作后顧之憂,引進各個領域藝術家或高級設計人才40余名。
強化兩個示范作用,營造社區共融氛圍
一是強化黨員示范作用。上圍藝術村黨支部黨員定點包片,常態化走訪了解藝術村情況,每月向支部提交一份社情民意報告,積極充當政策宣講員、思想指導員、文明監督員、糾紛調解員、信息采集員;建立公益服務隊,組織黨員志愿者及義工、公益、慈善機構等,開展公益活動,構建“有事情,找黨員”的黨群互信關系。在藝術村打造過程中,觀湖黨員志愿服務促進協會黨支部黨員穿著橙色馬甲到上圍老村開展文明宣傳和文明“短板”巡查、尋找流動黨員活動,街道組織部租賃一間老屋,由駐村藝術家進行藝術化改造提升,打造成黨員志愿者和藝術家們的交流學習場所——“上圍藝術+黨群驛站”。
二是強化藝術家示范作用。成立上圍藝術協會,充分利用藝術家文化藝術資源,開展文化藝術服務交流活動,與居民互動,搭建藝術家和市民的溝通平臺,對藝術村發展建言獻策,藝術化改造舊屋及美化周邊環境,讓藝術家和村民形成一種共生關系。畫家耿俊華于2016年底搬入藝術村,是最早入駐藝術村的畫家。在打造藝術村的過程中,耿俊華老師發現,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市容環境的改善、融洽氛圍的營造與自己的期望不約而同,他第一次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組織的力量,因而他積極地提交入黨申請書,向黨組織靠攏,為上圍藝術村的建設添磚加瓦。在他的帶動下,17名長期駐村的藝術家主動報名參加黨群驛站值班志愿服務,發起了“今天我值班,我值班我光榮”的精品項目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活動效果。
建立三方聯動機制,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一是成立藝術村治理委員會。由社區黨委委員擔任主任,成員包括上圍藝術村黨支部、藝術家代表、周邊企業負責人、社會組織負責人、居民代表等。治理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謀劃發展思路、解決存在問題、研究治理對策,構建“治理委員會會議決議—各責任部門或機構執行—辦公室跟進督促—結果反饋治理委員會”運行架構,形成意見收集、議題討論、議事決策、執行落實、督促推進、效果反饋閉環流程,統籌指導治理工作,協調推進、督促落實已開展工作。治理委員會成立以來,持續推動了藝術村基礎設施改造以及文博會分會場的活動舉辦等。
二是召開居民自治會議。在社區黨委的統領下,上圍藝術村各黨組織、居民群眾代表、企業代表、商戶代表、社會組織代表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收集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并集中商議梳理,形成會議紀要,抄送治理委員會,形成“事務大家談、治理大家議、決策大家定”的社區居民直接參與社區管理的機制。在“上圍藝術+黨群驛站”建設前期,圍繞驛站小廣場的打造,各方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按照第三方機構代表設想,要推倒小廣場圍墻,用現代建筑材料原址搭建一個原村集體糧倉房屋造型,藝術家代表提出,建糧倉會擠占本來就狹窄的活動場地,舊屋圍墻要保留以彰顯藝術氣息,最終廣場得以保留,現在成為藝術村群眾文藝活動的主陣地。
三是社會組織聯盟。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引進、扶持力度,組建社會組織聯盟,引入第三方機構,匯聚黨組織、居委會、社會組織、駐村居民各類服務資源,分類梳理社區群眾需求對應服務。建立便民服務隊、民生服務隊,整合資源,提高服務能力和自治水平,構建和諧共融社區。各社會組織以“上圍藝術+黨群驛站”為主要陣地,協同舉辦了黨建沙龍、書法進社區、環保騎行、紅色助學、周末紅色影院、梧桐山藝術小鎮藝術家與上圍藝術家交流等20余場特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執筆:聶志剛、韓冰曦)
編輯/谷漩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