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具有強烈的“敵人”情結,不僅在不斷地尋找敵人、發現敵人,而且在不斷地塑造敵人。強烈的“敵人”情結可能導致其對外戰略出現重大失誤,對國際關系造成消極影響。當前,美國單方面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就是美國“敵人”情結的主要表現,對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關鍵詞】美國 “敵人”情結 國家戰略 【中圖分類號】D815.9 【文獻標識碼】A
對敵人的界定,是美國制定有針對性的對外戰略的基礎。但是,美國強烈的“敵人”情結可能導致其對外戰略出現重大失誤。當前,面對中國的發展和壯大,美國的“敵人”情結如果聚焦于中國,就會使其不能正確認識中國的發展,不能正確判斷中國的走向,從而不利于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
美國具有強烈的“敵人”情結
美國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敵人”情結,這一點,在特朗普的一段表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2018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表示,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敵人”是歐盟,俄羅斯是美國在“某些領域”的敵人,而中國則是“經濟領域”的敵人。按照這一說法,在歐亞大陸上,比較強大的國家都是美國的敵人。美國的“敵人”情結由此可見一斑。
回顧美國200多年的歷史,美國對外戰略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它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會樹立一至多個敵人。同時,在外部世界沒有明顯敵人時,美國會不斷地尋找敵人,甚至塑造一至多個敵人。美國戰略學者戴維·羅特科普夫表示,“美國一直在不屈不撓地尋找敵人。我所說的‘尋找’不是指找到和擊敗他們。我的意思是,美國似乎從內心深處需要敵人”,“政客們喜歡敵人,因為敲打敵人有助于煽起公眾的情緒,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國內問題上轉移開;國防工業喜歡敵人,因為這能幫助他們賺錢;學者們喜歡敵人,因為敵人讓他們的出版物暢銷”。
當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科技、金融和軍事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實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匹敵;有如此強大的實力,當然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對其構成威脅。但是,美國人的思維是一種對抗性思維,只要你具備了或可能具備了威脅美國霸權的實力,他們就認定你會挑戰他們,而你就會成為他們的敵人。美國政治學家薩繆爾·亨廷頓認為,“冷戰加強了美國人民與政府之間的一種一致性。冷戰的結束可能會削弱或至少使這種一致性發生變化”,“由于美國國內存在著強調差異、多樣性和多文化的種種力量,存在著民族和種族的分裂,它也許比大多數國家更需要以反對別人來維持它的團結”。一些美國人相信,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在外部世界如果沒有敵人,內部的巨大差異性可能會毀了美國。所以,美國不僅在尋找敵人、塑造敵人,甚至還迫使他人成為自己的敵人。
美國“敵人”情結的表現
從歷史上看,在外部世界中,有的時候美國的確存在敵人,這些敵人實實在在對美國形成了很大的威脅,使得美國不得不參與到對敵作戰之中,甚至不得不展開大規模的戰爭;而有的時候,美國卻是在尋找敵人,這個敵人可能是想象出來的,或者是自我建構出來的,這種敵人本身可能不存在,或者雖然存在,但是對自身的威脅并不大,而美國卻下了很大的成本與之對抗,結果自身損失嚴重;還有的時候,美國出于誤判或者假想塑造敵人,導致對外戰略走偏,甚至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在建國之初,維護獨立是美國非常重要的任務,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其把英國作為自己的敵人。在當時,由于有兩洋相隔,加之由于自身實力比較有限,美國對外實行孤立主義政策,盡量避免在其他國家承擔政治或軍事義務。19世紀末,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其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其中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在1898年發動美西戰爭,奪取了西班牙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剛開始時,美國采取“中立”政策,但是到了一戰后期,美國放棄“中立”政策,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打敗了同盟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美國并沒有參戰,但是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對日宣戰,卷入戰爭。
從二戰結束后到當前,美國對敵人的認識或界定一直帶有很強的主觀性,美國致力于尋找或塑造自身的敵人。而所謂“敵人”,很多時候假想的成分較大。二戰結束后,美蘇之間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凸顯,兩國之間的敵對關系日益強化。美國開始發動非常強大的反共宣傳攻勢,利用各種手段丑化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蘇聯的形象。這種攻擊和詆毀一直貫穿于整個冷戰時期。
冷戰的結束,美國失去了真正的戰略對手,尋找并發現“敵人”再次成為美國對外戰略的首要任務。1991年,美國發動海灣戰爭,這是冷戰結束后第一場大規模戰爭。到新世紀之初,美國似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敵人”,即中國。但是,9·11事件的突然發生使美國不得不將反恐放到首要位置。當然,盡管美國將恐怖主義視為自身的主要敵人,但是也沒有放棄對中國、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防范與遏制。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思想、戰略目標、戰略布局以及政策路徑等方面,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作出了重大調整。特朗普政府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稱中俄兩國挑戰了美國的地位、影響力和利益,是兩個意圖侵蝕美國安全和繁榮的“修正主義國家”。
美國“敵人”情結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在“敵人”情結的思維慣性下,美國國內一些人把中國視為“敵人”,即使中國不是他們的敵人,也試圖將中國塑造成“敵人”。與之相反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對美國一直非常友善。改革開放伊始,中國就認識到,對外開放要順利展開,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與美國的關系。所以,中國一直把處理好中美關系作為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務。
就算是當前,盡管中美貿易摩擦進行得愈發激烈,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行令人十分費解和難以接受,并且在中美貿易談判過程中一再出爾反爾。但是,在中國社會層面,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敵視美國的傾向,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反美情緒,許多中國人仍然希望可以和美國改善關系,對美國的行為也表現出很強的寬容心態。中國沒有因為意識形態領域的差異與美國敵對,也沒有因為經濟原因與美國錙銖必較??墒?,囿于“敵人”情結,近年來美國一直散布“中國威脅論”,并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美國拋棄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等國際交往基本準則,實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權主義,對中國作出了一系列不實指責,利用不斷加征關稅等手段進行經濟恫嚇,試圖采取極限施壓方法將自身利益訴求強加于中國。
不可忽視的是,在美國國內,一些人對中國的敵意很強,存在把中國視為“敵人”的傾向。而更為危險的是,美國的“敵人”情結潛藏著一個危險的“自我實現預言”。自我實現預言是指一個虛假的期望、信念或預測,由于它使人們按照所想象的情況去行動,結果最初虛假的東西變成了真實的結果。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而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美國的“敵人”情結有可能真的把中國變成自己的敵人,這不僅對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而且會對世界和平與穩定造成不良影響。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教務處副處長)
【注: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胡騰蛟:《冷戰早期美國對蘇聯“敵人形象”的塑造》,《俄羅斯研究》,2015年第2期。
②陳積敏:《美國:國家需要敵人》,《中國投資》,2018年第9期。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