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通過內容豐富的國家展、企業展以及高端的經貿論壇,彰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主張。“進博會”將引領全球貿易治理、樹立反映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的風向標;以主動擴大進口戰略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助力上海構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示范新高地,發揮溢出和輻射效應。
【關鍵詞】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貿易強國 全球貿易治理 【中圖分類號】F743 【文獻標識碼】A
“進博會”構建推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平臺
近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推進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通過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明確宣示主動擴大進口,堅定不移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同時為各國提供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開展國際貿易的開放型合作平臺,也為各國開辟中國市場提供了更多機會。這充分表明,中國正以更開放的眼光和胸襟來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努力構建包含更廣泛領域和區域的新型全球價值鏈,探索全球化發展的新模式,體現了中國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的包容理念和大國擔當。
因此,進博會既是中國重大政策的宣示平臺,更是一個彰顯中國具體行動的平臺。進博會發揮與其他論壇不同的更高層次的特殊作用,通過開放政策切實落地,與世界共享“看得見,摸得著”的中國開放紅利。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的主旨演講闡述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信心,并提出中國進一步加大開放的五項主張: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
“進博會”樹立引領全球貿易發展的新風向標
全球貿易在經歷了2008年經濟危機后的持續低迷期,于2017年恢復了增長勢頭,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2018年9月27日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2018年全球商品貿易的增速將繼續保持3.9%的速度,而2019年約為3.7%。
而與美國通過“拉攏、抱團”,用國內市場和繁瑣的規則協定“威逼利誘”少數國家相反,中國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擴大進口來源地多樣性的承諾。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計算,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商品進口來源地分布于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進口值在100億元以上的有70個,比去年同期增加5個,進口市場結構多元化程度更趨完善。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將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方式,加強與相關國家的經貿合作,促進貿易暢通,加強資源類等商品的進口。2017年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商務部部長鐘山介紹,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口2萬億美元的商品。
當前,全球貿易治理結構正面臨變革和重構時期,各國迫切需要國際性的對話平臺,共商貿易發展大計,發出權威和前沿的聲音,探尋激發全球貿易新動力的渠道,樹立全球國際貿易風向標,引領全球貿易治理。進博會國際貿易論壇匯集了來自五大洲的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各國參展的3600多家企業與中國境內外采購商充分對接洽談、共謀發展。同時,進博會還為各國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共商全球經貿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進博會不僅標志著中國初步完成了從主要出口國向主要進口國角色的初步轉換,更為世界各國商品、資金和服務樹立了權威信息發布與價格制定的全球性“風向標”。
“進博會”打造促進中國貿易強國建設的新實踐平臺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口總額為10.4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4.1%,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64.2%,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從能源到機械再到最終消費品和服務,中國的進口貿易覆蓋了全球價值鏈各個環節,顯著提升了國內生產者效率,明顯改善了國內消費者福利,有力助推貿易強國目標的實現。一方面,主動擴大“產業所需、有利發展”的進口,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大宗商品供應。另一方面,主動擴大“多樣化、特色優質”的進口,有助于擴大消費者福利,更好地適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本屆進博會的主題是“新時代,共享未來”。主動擴大進口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的政策選擇。擴大進口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消費升級、享受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夠促進開放、創新和發展,也為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紅利提供了機遇。中國經濟堅持新發展理念,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中國更重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強調進出口平衡發展,促進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主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落實主動擴大進口政策的重要路徑,既為各國商品進入中國提供便利,也為不同國家商品交易提供了一個新型的國際化平臺。
“進博會”推進上海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示范和輻射新高地
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對上海而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建設將全面提升上海新一輪對外開放水平,發揮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使上海成為貿易引領、制度創新、信息聚集中心。從世博會到進博會,上海一直站在中國開放和創新的前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發揮了深化開發的探索和引領作用。五年來,上海保稅區的進出境時間較全關水平縮短了78.5%和31.7%;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已從最初的190條減至2018版的45條;截至目前,累計有127個創新事項以及“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正在發揮著積極作用。2018年9月底,2018上海自貿區推出了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于2018年11月1日實行,構建自貿試驗區服務貿易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為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進行壓力測試,為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支持。
本屆進博會通過以進口為引擎,可以推進上海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加強制度創新、提升貿易和投資開放度,加強信息交流,匯集各方企業和商戶,打造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世界商貿都市和國際化的展會品牌。進博會的舉辦還將進一步提升上海服務業發展的水平,通過一系列通關便利化、服務保障等措施以及創新線上線下,展會與平時結合的新型營銷和貿易模式,將上海打造成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示范新高地。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亞太區域一體化美國路線圖與亞洲路線圖的競爭性和相容性及中國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3CGJ043)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項目“經濟全球化新局勢與中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東艷:《主動擴大進口之策》,《中國外匯》,2018年第9期。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