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是社會發展與變革的重要力量,社會心態對青年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影響。引導青年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團結青年力量,凝聚青年責任,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對此,還需完善制度體系,為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強化思想教育,為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形成提供思想保障;發揮媒介作用,為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形成提供輿論保障。
【關鍵詞】當代青年 社會心態 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這既是在引導青年群體客觀認識人生之路的曲折坎坷,也是在引導青年群體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積極面對人生挫折。青年群體雖然富有探索精神、批判精神,但同時也存在著價值觀、道德觀偏離等問題,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還需加快推進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培育工作。
引導當代青年形成良好社會心態的必要性
引導當代青年形成良好社會心態,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過去的四十年里,我們國家整體實力得到了跨越式發展。我國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社會主要矛盾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此背景下,引導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社會心態顯得十分重要。一方面,人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體,當代青年更是未來社會改革與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才,引導當代青年形成正確的社會心態是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社會改革需要當代青年保持自信、理性的社會心態,并要求廣大青年在學習與工作中勤奮踏實、努力奮進、戒驕戒躁,不斷為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奉獻青春和智慧。
引導當代青年形成良好社會心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目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發展。青年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青年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一方面,青年良好的社會心態有助于推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廣大青年只有樹立正確的社會心態,才能更好地與人交流,減少人際糾紛與沖突,從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另一方面,青年良好的社會心態有助于推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青年在樹立正確社會心態的同時,也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積極參與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
引導當代青年形成良好社會心態,是促進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所追求的最高目標。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只有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彰顯人的最高價值,從而促進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當代青年的社會心態代表了這一年齡階段人群的共同心理特點和突出問題,具體表現為:當代青年普遍具有較高程度的文化知識水平,思想相對獨立,但部分青年社會責任感以及國家和民族使命感較弱,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大、焦慮感強。在此背景下,引導青年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與正確的政治信仰,培養青年健康、良好的社會心態,既是促進青年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優化我國青年人才建設隊伍的必然要求。
完善制度體系,為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體系,培養青年客觀、理性的社會心態。完備的民主法治體系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前提,也是青年樹立正確政治信仰與良好社會心態的前提條件。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一方面,各級政府需要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尊重人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切實保證政務公開,才能彰顯法治精神。另一方面,法律是民主法治建設的制度保障,黨和國家應繼續加強司法公正建設,切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牢固樹立法律權威,為青年成長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社會支持。目前,青年群體仍處于成長發展階段,需要來自社會的支持與幫助,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能夠為青年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方面,各級政府應盡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措施,優化教育與醫療資源配置;另一方面,國家還應加快推進教育制度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為青年群體的健康成長提供完善的教育制度保障。
強化思想教育,為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形成提供思想保障
建立專業的心理疏導機制,引導青年群體形成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青年群體正處于成長期,其心理還不夠成熟,遇事容易急躁、沖動,心理抗壓能力與明辨是非能力有待提高。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重視對青年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一方面,需要對青年給予更多正面積極的評價,鼓勵青年勇敢面對困境與挫折,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沖擊;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對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青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從社會關懷與心理健康兩方面為青年提供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與良好的社會心態。
部分青年群體的價值觀還存在一定偏差,存在盲目崇拜外來文化的現象。一方面,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指南。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國家應積極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引導其主動肩負起建設和諧社會、推動民族復興的重任;和諧社會與民主法治建設需要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國家還需要引導青年群體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引導他們學會理性、理智、客觀、辯證地看待社會的發展歷程,提升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國家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青年的民族文化自信與自豪感。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廣大青年應該積極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認同感,為青年樹立良好的社會心態奠定文化基礎;政府和社會應積極開展傳統美德宣傳教育活動,尤其要重視對道德模范和榜樣的宣傳,引導青年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體系、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為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奠定道德基礎。
此外,強化思想教育,還需發揮媒體的作用,為青年良好社會心態的形成提供輿論引導。大眾傳媒應承擔起宣傳主流價值、發揮社會正能量的積極作用。大眾媒介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傳遞黨和國家的聲音,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大眾媒體也是社會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大眾媒體應積極傳播社會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義,引導廣大青年形成健康積極的社會心態。互聯網是現代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青年是網絡媒介的主要使用群體,網絡媒介應強化媒體傳播者的社會責任與使命,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一方面,互聯網媒介應加強自身建設,對網絡中出現的不良內容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維護網絡的健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網絡媒體也應借助自身的傳播優勢,引導青年接受網絡道德教育,規范青年的網絡言行,使其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社會心態。
(作者為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王佳鵬:《在狂歡感受與僵化結構之間——從網絡流行語看網絡青年的社會境遇與社會心態》,《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第4期。
②鄧志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青年社會心態的現代性嬗變》,《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4期。
③李海艷:《哪些因素影響青年社會心態》,《人民論壇》,2018年第19期。
責編/王妍卓 牛牧瑤(見習) 美編/史航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