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福建實踐啟示

【摘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遵循。福建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努力建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范區域,推動福建生態文明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關鍵詞】生態文明  和諧共生  美麗中國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福建生態環境優美,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全優的省份之一。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來福建調研時強調指出:“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福建全省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福建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落實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如果任憑生態環境惡化,中華民族和子孫后代的永續發展便失去了基礎和支撐,因而,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前瞻性地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這對當時經濟總量并不大、經濟發展任務依然嚴峻的福建來說,確實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抉擇。面對當時一些不理解的聲音,習近平同志堅定地回應:“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2002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親自掣畫了生態省建設的戰略目標,即:立足于現有生態環境和經濟基礎條件,經過20年的努力奮斗,把福建省建設成為生態效益型經濟發達、城鄉人居環境優美舒適、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生態環境全面優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濟繁榮、山川秀美、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省份。2002年8月,福建被列為全國第一批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從那時起,福建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更加自覺地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的位置,努力走出一條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道路。

經過10多年接力建設,福建生態省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2014年3月,福建被國家批準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提出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的發展目標。2016年8月,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先行先試,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提供福建經驗。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本錢。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關系,歸根到底就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兩山”理論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打破了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束縛,在“矛盾”中找到了“統一”之法,在“對立”中找到了“轉化”之機,在“兩難”困境中找到了“雙贏”之路,開辟了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境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而要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就要找到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有效途徑。福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以“生態+”理念做好“加法”和“減法”兩篇文章。“生態+去產能”,加快新舊動能轉化;“生態+新動能”,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生態+促技改”,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生態+優結構”,發展新能源;“生態+減存量”,堅決降低污染存量,形成福建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

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始終牽掛的重大工程。他在擔任福建省省長期間親自關心,把長汀水土流失列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推進實施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大會戰。2012年春節前后,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兩次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指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堅持把水土流失治理和整體生態保護、扶貧脫貧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治理與經濟發展并重、治理與惠農強農并舉、治理與民生改善并行,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改善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生態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認為,包括人在內的一切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所有要素都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對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等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遵循生態規律,對生態進行修復和用途管制,加強自然資源本底建設,著力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強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生態建設的根本目標。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生態系統的功能是通過生態系統的核心——生物群落來實現的。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擺脫貧困》中指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他還強調,“森林能夠美化環境,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福建森林覆蓋率高,但大部分是次生林,造林樹種較為單一、造林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不夠豐富,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壓力大,生態系統功能有限。因而,要重點關注林業這個陸地生態系統質量問題。選擇當地功能最強大、系統最穩定,植被最典型的樹種類型,改變造林樹種單一的問題。要全面推行林長制,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責任,強化責任落實。

福建海域面積廣闊,要重點關注海洋保護問題,尤其是臨港工業區的科學發展應是福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點。福建已在全國率先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率先按流域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先后推出了包括河長制、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山海協作等在內的“組合拳”,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作為全國試點,福建與廣東省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推進跨界流域污染聯防聯治,有效保障了環境安全。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食品衛生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餐桌上的污染根源在于田間地頭。2001年,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在全國率先提出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打響了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戰。他強調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從源頭上根治。秉持綜合治理的原則,福建餐桌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建立起食品生產加工體系和食品安全市場流通體系、監管體系、標準認證體系、風險防控體系、應急處置體系、信用體系、宣傳教育體系、社會共治體系和信息體系等十大體系,全方位監管“舌尖上的安全”。

水、大氣、土壤等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和污染,不僅會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影響人民群眾的健康。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農業用地特別是耕地比重小,土壤絕大部分是紅壤、黃壤,肥力較低。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計劃,率先建立季度環保督查制度,率先建立環保督察制度,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原則,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方法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的豐富和發展。福建在全國率先建立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切實強化黨政同責、落實屬地責任,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從“督企”向“督政”的根本性轉變。

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把各級領導干部從唯GDP論中解放出來,協調好建設與保護的關系。福建率先對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域的34個縣(市)取消GDP考核,實施以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核。實踐證明,這種做法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同時也能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十八大以來,福建人均增速達10.9%,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劃定生態保護區是構建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的重要保障。保護區如何把資源變成資產?實行生態補償機制是維護生態保護區利益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生態補償試點多數是由生態保護區和受益區的上級政府牽頭,通過行政手段推動兩者之間開展生態補償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這種補償模式往往存在補償標準偏低、生態保護區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態保護區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因此,要大力推進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辦法,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創新。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權人權益不落實有關。為解決這一問題,福建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國有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組建全國首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為全國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提供了樣板。作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還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省級補償機制、發展綠色金融等方面著力完善了生態文明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從改變自然、征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人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從良好的生態中獲益,對保護和改善生態負有責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人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這是人類自身永續發展、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生態文明在福建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成為人人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和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由過去分散、自發、行業部門、局部地方的探索,變成自覺地、系統地、有計劃地推進,匯聚形成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目前,中央部署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37項已經形成改革成果,取得了福建實驗、全國推廣的寶貴經驗。“長汀經驗”在寧夏固原、甘肅定西等地區成功實踐,有效提升了當地水土保持的質量。“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范區域”成為全省上下最大共識,形成綠色生活、綠色生產的工作,推動福建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作者為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責編/高驪    美編/于珊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習近平   福建   啟示   生態   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短视频网站 | 国产婷婷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与牲动交xxxxbbbb |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第16页 | 国产女乱淫真高清免费视频 | 日韩黄色网页 |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 |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 精品一区二区日本高清 | 做久爱视频在线观看 | 成人三级在线 | 亚洲刺激视频 | 久久99精品这里精品3 | 五月天婷婷在线视频国产在线 | 我要看一级毛片 |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 精品国产3p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 亚洲最新|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 | japanesefree高清日本乱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 亚洲女同视频 | 51自拍视频 | 一级做受毛片免费大片 | 国产αv | 伊甸园久久网站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不卡 | 亚洲综合色就色手机在线观看 | 婬荡少妇21p | 成人毛片网| 特一级大黄在线观看 | www亚洲视频 |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 一97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 欧美视频黑鬼大战白妞 | 国产草比 | 亚州综合 | 午夜羞羞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