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互聯網消費金融飛速發展,無論是現金貸款、還是分期消費,都處于黃金增長期。過快的增長速度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良多,也埋藏了一定的安全隱患,野蠻式增長和頻頻爆發的借貸事件,將互聯網消費金融推到風口浪尖,互聯網消費金融健康發展之路值得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消費金融 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向社會公眾提供消費信貸的金融服務,其將互聯網與金融產業結合,實現消費金融電子化發展,給社會公眾帶來極大便利。但是,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高速發展,其中出現諸多違反社會經濟秩序的現象,尤其是在監管不力的前提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問題不斷。如何破解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的困境,探尋正確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之路已刻不容緩。
消費分期和網絡信貸是最為普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模式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網民數量不斷提升,商業模式趨于成熟,互聯網金融消費更是進入高速發展期。縱觀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態勢,電商模式、P2P信貸是最具代表的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淘寶、京東為首的電商平臺模式,他們開辟了分期消費,消費者可以在互聯網中完成商品購買、貨款支付,也可以選擇暫時賒賬、分期償還,螞蟻金融、京東金融都推出短期電商信貸服務,允許消費者在電商平臺分期付款,為消費者電商購物帶來極大便利。另一種是以百度、360為首的電商平臺模式,他們則推出信貸服務,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申請,利用在線審核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網絡信貸,滿足消費者金融需求,為消費者提供相應的信貸服務。
消費分期和網絡信貸是最為普遍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模式,并且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規模超過4.4萬億,增長率超過900%,并且仍處于增長態勢。現階段,電商平臺、商業銀行、保險機構都投入了巨大的資源,爭先搶占互聯網消費金融高地,促進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項目不斷增多、投資金額不斷增大 。可以看到,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態勢良好,獲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其中隱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應理性探尋符合我國國情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之路。
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三大困境
困境一: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互聯網消費金融與傳統金融不同,互聯網消費金融不允許吸收公眾存款,除依靠自身資金外,只能依靠同行拆借、金融借貸籌集資金,導致互聯網消費金融資金來源渠道狹窄,難以形成多元資金供給結構。同時,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速度過快、隱藏風險巨大,尤其是技術風險、政策風險,都增加了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諸多不確定性,加劇了互聯網金融平臺籌集資金的難度。此外,部分傳統金融機構對互聯網平臺的抵制,更是切斷了資金來源,讓互聯網平臺隨時存在資金斷裂風險。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如不能拓寬資金渠道,僅僅依靠自身資金和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那么互聯網消費金融將在與傳統金融機構博弈過程中處于下風。
困境二:風險防范能力欠缺。互聯網消費金融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健全的風險防范體系,面臨著嚴重的內部風險與外部風險。從內部風險來看,技術性風險是最主要的風險來源,互聯網技術復雜、技術更新速度較快,利用最新的技術可以篡改網絡信息,導致互聯網消費金融提供者無法準確核實信息,容易被信貸服務者欺詐,形成較高的信貸風險。從外部風險來看,互聯網消費金融屬于新鮮事物,消費者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認可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多家P2P網絡信貸“跑路”之后,更導致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失去信任。此外,法律與政策風險也不容忽視,目前我國關于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法律政策較為滯后,一旦政府認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存在不利于消費者利益的經營行為,很可能出臺禁止或限制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法律政策,從而給互聯網消費金融造成滅頂之災。
困境三:征信體系尚未建立。征信體系是影響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關鍵,我國征信體系尚未健全,在標準制定、數據共享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我國網絡征信體系缺乏統一標準。由于傳統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側重點不同,在圍繞消費者進行征信評價時的關注點存在差異,導致征信體系標準不統一,不利于互聯網金融消費延續使用傳統征信信息。另一方面,在政策法規的限制下,互聯網消費金融缺乏獲取消費者數據信息的能力,又不能直接沿用傳統征信信息,導致征信信息獲取不準確。同時,互聯網金融消費往往集中采集消費者某段時間的數據情況,無法準確地進行數據跟蹤,一旦消費者信用信息發生變化,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難以察覺,容易導致不良貸款比例增加。
互聯網消費金融健康發展之路
拓寬資金渠道,實現消費貸款資產證券化。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決資金來源、拓寬資金來源途徑,為確保能夠擁有充足的資金來源,互聯網消費金融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實現消費貸款資產證券化是重要的解決途徑。此外,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還需增大普及力度,提高互聯網消費金融占傳統消費金融的比例,政府應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給予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公眾接受互聯網消費金融,進一步宣傳和推廣互聯網消費金融,當互聯網金融消費人數提升,相應的融資也會變得更加順利。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廣互聯網消費金融時應注重適度原則,提示消費者合理享受信貸服務,尤其是針對青少年,更要限制信息服務數額和次數。
注重風險防控,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風險防控與金融監管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借助健全的監管制度,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疇之內,才能確保互聯網消費金融長期、穩定發展。首先,互聯網消費金融應降低欺詐風險。互聯網消費金融要加強對客戶資質審查,防止客戶利用技術手段偽造個人信息。互聯網消費金融可以成立反欺詐聯盟,對涉嫌欺詐的人員設立“黑名單”,形成共同防御、信息共享的風險管理合作機制。其次,以適度監管為原則。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而言,要實施差異化創新監管方式,既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扼殺互聯網消費金融創新動力,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減少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干預,為其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最后,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建立資金安全、信息管理、法律援助等監管機制,要求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要做好信息披露,防止存在信息欺詐,更要限制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宣傳推廣,防止出現引誘性宣傳,注意提醒消費者適度信貸。此外,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即便消費者存在違約還款現象,也要對消費者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嚴禁暴力催收行為,堅決以法律方式解決信貸糾紛。
構建多元征信體系,完善法律法規及配套設施。互聯網消費金融征信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對消費者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估的,要注重時刻更新消費者數據信息,確定消費者最新的信用狀況。隨著互聯網消費金融日益火爆,在提供分期消費和信貸服務時,要以信用評價為基礎,保障雙方權益,比如通過消費者信用卡、購物、轉賬、理財等數據信息,確定消費者最終的信用額度,從而更好地提供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此外,我國還要完善法律法規以及配套政策。我國應出臺互聯網消費金融專項法律,明確規定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資金來源、服務人群和服務方式,并建立監管機制,約束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規范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同時,還應注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對非法傳播消費者個人信息、篡改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制裁,營造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的良好環境。
(作者為貴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上市公司財務業績預告制與股價的短期波動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018jd009)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黃林、董文翰:《互聯網消費金融:現狀、問題與政策建議》,《現代管理科學》,2018年第8期。
②曹淼孫:《互聯網消費金融內涵、商業模式及創新監管對策》,《改革與戰略》,2018年第9期。
③鄂春林:《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趨勢、挑戰與對策》,《南方金融》,2018第3期。
責編/高驪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