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資源共享是我國大力倡導的教育理念,在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節省教育成本、提升教育效能,以及促進教育公平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從優化頂層設計理念,打破城鄉制度障礙,促進師資培育一體化等方面入手完善服務平臺,推進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
【關鍵詞】教育資源 資源共享 公共服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理念的不斷優化,共享時代隨之來臨。資源共享因可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降本增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教育資源共享也成為我國大力倡導的新理念,其在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節省教育成本、提升教育效能,以及促進教育公平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推進教育資源共享,必須有一個整合、集成、優化各類資源,包含基礎設施、設備和信息等諸多要素、環節的支持系統,這就需要借助公共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基本依托,只有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才能更加有效地推進教育資源共享。
公共服務平臺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基本依托
聯結教育相關各方,形成命運共同體。從市場視角看,學生及其家長無疑是教育公共服務最為核心的消費主體,對于教育公共服務的市場流通產生著關鍵影響。通過搭建配套的公共服務平臺,引導政府、市場科學運轉,一方面,使其能夠提供相對平等的教育公共服務,給予不同地區民眾相對均等化的教育資源,力求促成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學生及其家長基于自身的發展需求,又可以通過購買的方式使教育公共服務獲取相應的經濟收益,令市場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豐富、高效的教育資源,并踐行契約精神,充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如此,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就將教師、學生及其家長,以及學校、政府、企業等教育的相關各方,聯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各盡其責,協作互動,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
提高教育資源配置和運行效率。隨著教育公共服務與市場耦合度的持續提升,如何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競爭態勢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提供“優質”“優價”的教育公共服務,無疑顯現出了搶占市場、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性。而更為科學、高效地配置現有的教育資源,提升公共服務綜合效能,又是影響提供“優質”“優價”的教育公共服務的關鍵因素。借助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提供方能夠實時依據市場動態,利用價格機制去調節在教育公共服務上的投資,對應調整現有的資源配置方式,對接市場需求、突出就業導向,規避不必要的投資與資源浪費,使整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更高效運轉。
促進教育資源共享和均衡分布。促成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方式。而在市場經濟的逐利話語下,對于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普遍日益集中,不斷從欠發達地區流出而流向發達地區。這雖然可實現利潤最大化,將潛在風險降至最低,但也導致了“歧視性供給”。而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借助政府、市場兩只手進行運營,使教育人才、資金、物質、信息等資源實現相對均衡的分布,令不同地區的民眾,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公共服務,而不再僅僅局限于經濟發達地區、惠及特定地區的民眾。這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不同經濟發展地區的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共服務在各個地區之間的均衡覆蓋,從而推進教育公平。
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教育資源共享的制約因素
城鄉二元體制壁壘長期存在?,F階段,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這在經濟上造成兩地之間不可逾越的發展鴻溝,從而也讓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難以在城鄉之間實現均衡。就當前我國教育公共服務的發展現狀而言,“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的管理權一直由地方政府直接行使。而行政權在基層社會治理場域之中的優先性,又導致以縣為主的行政單元,往往能夠對教育公共服務采用直接干涉的方式,突出行政權力的先在性。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其用于教育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仍依賴上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這就使“吃飯財政”的單一格局始終難以對接民眾需求、市場經濟發展要求。
教師管理機制有待完善。長期以來,薪酬福利上的差距,導致不少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師資力量持續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此使人才出現中空與接續斷層,嚴重削弱了公共服務的人力資源基礎。而在針對公共服務從業人員,尤其是教育人才的管理上,現有的機制也存在著培訓方式落后、考核渠道有限、激勵手段單一等一系列問題。對貧困地區教師缺乏關懷,在職稱評定、職位晉升、工資增長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存在無法彌補差距,還一直存在著編制數量少、職稱名額有限、高級職稱比例低等諸多問題,這就使得鄉村教育人員難以獲取充足、高效的培訓與發展機會。
而在網絡化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體系的構建上,也有一部分主管部門出于節約成本投入的考量,并不愿意對此進行持續性的投入與保障,從而導致網絡教育共享技術化標準比較混亂,難以真正凸顯網絡平臺應有的開放性、聚合性,最終也令共享效果大打折扣。長此以往,無疑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綜合效能。
以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教育資源共享的措施
優化頂層設計理念,推動教育資源配置的均等化。相關主管部門應當明確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努力從宏觀規劃上消除經濟發達、欠發達地區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差距。進一步強化對于鄉村教育人員的職業化培訓、提高其待遇標準。立足不同地區在經濟、文化發展上的實際水平,推廣地域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教育公共服務提升方案,真正依據當地民眾差異化的需求,開設有助于提高民眾現代化思維、拓展其發展視野的教育課程,使文化教育與生產生活有機對接,充分發揮現有的教育公共資源的效用,持續擴大對于民眾的覆蓋、輻射面積,穩步實現教育資源配置在不同地區的均等化。
打破城鄉制度障礙,完善專項投入與教師管理機制。應當在打破城鄉二元壁壘的基礎上,對教育公共服務經費進行合理配置,加強對于財權、事權的同步管理,確保財政資金能夠優先投入用于推動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推廣,促成基本教育服務均等化戰略在城鄉兩地的交互推進。同時,也要進一步消除城鄉兩地教育公共服務從業人員在編制上的區分性,遵循公正、公開、平等的基本原則,推動城鄉統籌的教師管理制度體系改革,合理提高對農村地區教育工作者編制的政策傾斜力度,給予這一群體更為多樣的選擇與機遇,鼓勵城鄉兩地的教育公共服務人員進行兩地流動,打破既有的偏見,共同圍繞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去加深了解、相互交流與學習、增強合作意識,促進優秀教育資源的跨區域共享。
促進師資培育一體化,加快教育資源的網絡化布局。師資培育的一體化,是加快實現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的關鍵所在。考慮到當前國內教育資源共享的實際,需要重新調整優化現有的教育資源空間分布,對教育公共服務進行深度的再配置,借助各類激勵政策引導優秀的教育人員定期、定點向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動。而在此基礎上,也要同步推動教育公共服務的網絡化建設,依據當下城鄉兩地的發展現狀,基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打造更為開放、智能、高效的網絡化教育公共服務共享平臺,推行統一規范的網絡教育技術標準,確保平臺教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構建多層次、立體化、聯動式的教育公共服務發展新格局。
(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疆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優惠政策的失衡與優化研究”(項目編號:7166304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李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創新邏輯》,《人民論壇》,2018第7期。
責編/谷漩 美編/陳媛媛
